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

ID:38011061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_第1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_第2页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式的加减》单元学情分析本章是研究整式的开始,由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思维能力的限制,加之新知识的抽象性,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具体学情我们从学生个因与知识层面两个方面分析如下:一、学生个因1、学习情感两级分化.知识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情感体验的过程.“情感态度”目标不是学习知识技能过程中“顺便”达成的“副产品”,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方案、进行教学活动时,主动地、经常地、有意识地将“情感目标”有机的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痕.但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注意力易分散,经过七年

2、级一学期的学习,数学出现两极分化,这无疑成为学生学习整式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该把学习情感的分析放在首位,努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进而在强烈的学习需求下拾遗补缺、质疑问难、寻找方法、主动探究.2、算术思维根深蒂固.整式加减是继有理数运算后学生第一次接触式的运算.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增加,加之受到有理数运算的干扰,以及小学六年级的非负数运算在学生计算经验中已经根深蒂固,学生在整式的运算中困难增加.进入初中后,数学内容显得多而抽象,尤其是由过去的数演绎到数、式,乃至今后的形,引发了学生学法的变化.而一部分学生仍停滞在死记硬背、机械模仿中,

3、这种“原地踏步走”的方式使他们陷入学习困境.3、学习起点参差不齐.经过几年的学习,每一个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已经不再同一起跑线.概括的讲是两个方面,即学习的逻辑起点和学习的现实起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确定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知彼”方能“为彼”,使学习起点与将要学习的知识之间的距离正好是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从而使学生有信心、有决心去探索、去学习,最终实现共同进步.4、个体差异客观存在.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何况是我们鲜活的学生.由于诸多元素的影响,有的学生刻苦勤奋,有的学生马马虎虎,有的学生自暴自弃等等,不同的个性态度导致了每个

4、人在数学学习上的不同结果.《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设计教案时,教师既要面向全体,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真正实现因材施教,教学相长.教育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苏霍姆林斯基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因此我们要挖掘教材情感内涵,创设情感、思维、技能三位一体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较多的正面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健全学生的人格,发展学生的思维.二、知识层面1、符号意识有待增强.新课程标准提到“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

5、等”,并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与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诚如达布拉从语言选择与竞争视角写到:“代数的‘广泛的、前水平’的活动涉及到了在具体情境下对各种量的关系的理解,它包括需要用到字母表征,允许学生用某种关系的方式来处理有关量的情境”.就学生初学理解而言,字母只是用来表示未知数,从这一层面上讲,用字母表示数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但并不能透彻理解这句话的真正意义,一些学生会片面的认为: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字母代替数,使表达更加简略.如此就使得用字母表示的式子(如单项式、多项式等)成为具体数据的一种延伸,阻碍了

6、学生把式子可以表示变化的已知量的观念的生成。2、思想方法有待提高新人教版数学教材无论是从内容设计还是资源运用,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取材新颖、贴近生活、注重运用、开拓视野.整套教材融趣味性、知识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于一体.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其中,引领学生思维螺旋式上升.数学学习到一定程度,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就是教学的精髓所在.通过数学思想方法看到问题的本质、解决的思路.可以说,用字母表示数既是基础知识,也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虽然有第一学期的数学作基础,但总体感觉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还不尽人意.比如,整式的计算是建立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式的运算更具一般性,但如何运用类比的思

7、想方法,在数的运算基础之上探求整式加减运算的法则与规律成为教学的难点.在教材的编写中突出了“数式通性”.编者试图通过教材告诉师生,要利用“类比”的方法来研究整式的加减运算法则.例如:在“合并同类项”讨论中,编者安排了一个“探究”,探究第一个问题是要学生利用乘法分配律计算:100×2+252×2=?,100×(-2)+252×(-2)=?第二个问题是计算100t+252t=?很明显,编者试图让学生通过与数的运算作类比,引出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合并同类项的依据就是分配律,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