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__导学案

观潮__导学案

ID:38004660

大小:21.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05

观潮__导学案_第1页
观潮__导学案_第2页
观潮__导学案_第3页
资源描述:

《观潮__导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观潮》导学案主备人:初二语文组审议人:冯建翠级部签字:【学习目标】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学习重难点】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2、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课前预习【资料链接】1、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临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

2、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2、从“既望”看古人对某些日子的特殊称谓。   “望”是古人对阴历十五这一天的称谓,“既”是已经过去的意思,“既望”是指过了阴历十五,因此是十六这一天。类似的称谓还有“晦”(指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朔”(阴历每月的初一) 3、《观潮》选自。是________朝的________所写,字,写的是回忆南宋时期于京都________(今杭州)外观看________大潮的盛况。4、读准生字词,扫清障碍。雷霆()京尹()书斋()艨艟()()如履平地()倏尔()乘骑()一舸()泅渡()溯迎()万仞()僦赁()()罗绮()倍穹()  课

3、内探究一、品读课文,注释1、重点词语:既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吞天沃日:既而:弄旗标枪:倏尔:人物略不相睹: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2、一词多义①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以此夸能②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③仅有“敌船”为火所焚而旗尾略不沾湿海涌银为郭随波而逝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而僦赁看幕④仅如银线⑤以此夸能仅有“敌船”为火所焚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二、翻译下列句子①、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②、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

4、雪岭际天而来。③、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④、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⑤.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⑥.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⑦.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⑧.出没于鲸波万仞中。⑨.珠翠罗绮溢目,四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⑩.而僦凭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课外延伸三、研读理解构思,欣赏语言美,感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特点。1、《观潮》第一句说:“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观潮》这篇散文中,绘声、绘色、绘形、绘势地描写了这一壮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点在“潮”上,立足点在“观”上,作者是从哪些方

5、面写“观潮”的?  (1)作者从四个方面写观潮:,,,。(2)作者由而写“涨潮之状”。“水战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笔,作者生动地描写了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让观众大开眼界。写弄潮儿的外形,写弄潮儿的猛勇,写弄潮儿的矫健;写弄潮儿的绝技超凡。(3)最能表现“观潮之盛”的语句是“”。作者以“”的路途之长表现观潮场面之大,盛况空前;以“”写看客之多;以“写观潮人拥挤之极。 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课文前三段分别描写了钱塘江潮的气势。操练水军的情况及吴中健儿的突出表现,这些都是描写。最后一段则是从描写,观潮的人越多,越是说明钱塘江潮气势的壮观,越是说明水

6、军操练及吴中健儿的本领高强,人人都想一睹为快。这样,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对正面描写起了衬托的作用,使文章中心更突出,更具有表现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