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97483
大小:2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3
《《语文百花园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语文百花园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悟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在说话写文章时,根据表达的需要,选用最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所要表达的内容,以提高表达效果。 2.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3.积累有关理想的格言,树立远大理想,勇敢地去实现理想。 4.激发学生从小维护世界和平的美好感情,并鼓励学生能为此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 6、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
2、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2.引导学生围绕本单元爱国精神这一主题,通过办小报的活动形式,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和动手、动脑、动口、动笔的语文综合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学习使用修改符号。 2.写活动过程时要抓住最有趣的地方来写;写感受要把自己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语海畅游一、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说说下面的句子好在哪里。 1自己读一读这4个句子,感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2出示另一组句子进行对比,让学生通过对比感受“打
3、比方”或“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感染力。 ★节日的北京,人多极了,鲜花也很多。 ★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里的人们都情绪高涨。 ★夜深了,这个山村寂静极了。 ★汹涌的海浪猛烈地向岸边扑来。 3我也能用这两种表达方法写句子。二、认识修改符号,并练习正确使用。 1.认识修改符号。 (1)引导学生看例句和说明认识删去、删改、增加、调换这四种修改符号, (2)了解他们的作用和用法。 2.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用错的字、词、标点。 (1)完成书上的练习。(指
4、导学生要把修改符号些正确,并且要读一读修改后的句子,来检查修改得是否正确。) (2)同住两个同学互换互查。 (3)老师给以正确的答案。 (4)扩展联系。老师再提供几个病句,加大练习量。三、积少成多 读读背背: 1自己出声的读一读句子,试着理解句子的含义。 2大声地读你能理解的句子,通过读表达你的理解。 3与全班同学交流你理解的句子。(在同学们相互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提升认识。) 4说说理解了句意之后的感受。(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5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大声的诵读句子。 6鼓励学生背诵句子。(要求不
5、要太高,能背几句都可。)四、阅读平台 1自己小声地读一读诗歌。大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2再读诗歌,想一想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 3在小组中讨论:《儿童和平条约》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说说你读后想到了什么?在讨论的基础上小组合作诵读诗歌。 4全班交流小组讨论结果,并展示合作诵读第三、四课时一、语文大课堂 ──我们向您致敬 1.教师总结本单元课文的编排特点,倡议开展办小报活动。 教师导语激情:学习了本单元的课文后,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平静。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伟大民族精神的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
6、祖国的尊严、祖国的荣誉,历经磨难而信念弥坚,饱尝艰辛而斗志更强,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深深熔铸在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我们应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奋发有为,开创未来的强大精神支柱。为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增强我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让我们行动起来,去收集和了解热爱祖国的杰出人物的事迹,来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吧! 2.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作办小报的前期准备工作。 (1)确定本次小报的主题,选定要赞美的人是谁。(教师可给学生提示范围:可
7、以是伟大的领袖、可敬的爱国志士、杰出的科学家,也可以使优秀的体育明星、狼洞模范、教育工作者、义务工啄着等等。) (2)依据组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 3.搜集相关资料,如有关者个人的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 4.举办“名人事迹报告会”。 (1)把搜集到的人物故事、照片、名言佳句等,在小组里进行交流,人人动口。(注意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中要筛选有价值的资料。)再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目的是让同学通过活动了解到我国历史上更多的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 (2)交流前提出要求: ①想好重点介绍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
8、。 ②听别人介绍时,要听清楚介绍的重点,听后要相互评一评。 (通过交流活动提高学生听说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5.在交流的基础上完善本组的内容。 6.小组合作,一齐动手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