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从日行一善谈德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从日行一善谈德育【摘要】:德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懂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逐步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从而达到“明德为善、诚信做人、礼仪立身、诗书传家”的目标。【关键字】日行一善德育一、从“日行一善”看德育学校是开展知善行善的主要阵地,学校要将善的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要在活动中经常挖掘善的基本思想,以善为主题,设计具有引导、感召、
2、激励性的活动内容,努力营造浓厚的向善、从善、行善的校园环境,使全体师生向善、知善、行善。古语道,久习善道,必有德显之日。为了培养学生日行一善,我要求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具体实施内容:按时到校不迟到;自己整理书包并带齐作业及学习用品;上课心听讲,认真完成作业;见到老师、客人要主动问好;热心帮助同学,与同学和睦相处;学会自护,文明游戏,无安全、伤害事故;无乱扔、乱吐、乱画行为,见到纸屑杂物主动捡起;回家主动和家长打招呼;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扫地、洗碗、晾收衣物等。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者的个
3、性、思想、信念及其精神生活的财富是一种能激发每一个受教育者检点自己,反省自己和控制自己的力量。”教育并不需要高深的说教和严厉的批评。一个人的德行形成的过程,更多的是对一个个榜样的“耳濡目染”。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我校的王雪红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种习惯,那就是每当她见到校园或教室有纸屑的时候,便会主动地捡起而不随便地责怪学生。日子久了,她的行为越发感染学生,学生注意讲卫生,不随地乱丢纸屑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这样的德育通过一种行为转化为一种影响,这样的教育是
4、上乘的教育。日行一善也是同样的道理。二、如何开展德育:德育如何开展一直是一个困扰我的问题。柯尔伯格认为:正式课程固然是影响儿童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道德主要还是一个行为问题而不是一个课程的教授问题。事实上,学生所获得的大量价值标准通常并不是来自学校的正式课程,而是来自学校的‘隐性课程’—学校正式课程以外的一切能对学生的行为、态度、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因素。”柯尔伯格的理论认为,促进少年儿童的道德应该由低级向高级逐步展开,要使学校、家庭、社会形成真正的道德氛围。因此,德育开展的形式要能直接影响其结
5、果。常见的小学德育教育方法有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践锻炼法和品德评价法等等。说服教育法要注意联系实际,谈话要诚恳、真挚,从关心和爱护学生出发,要有针对性。所选事例一定要真实,是身边的、具体的,最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的,教师和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实践锻炼法是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训练和培养受教育者优良的思想品德,除日常实践和专门组织的行为训练外,还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增长才干,是非常重要的德育方法。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施之
6、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将各种方法加以灵活的综合的运用,德育工作才会取得好的效果。如有计划地开展“文明礼貌”演讲比赛、“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朗诵比赛,自办小报展、书画展、学科知识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并组织学生调查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我们还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
7、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同学之间发生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进行教育,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使他们从小就萌发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勇敢、好问、友爱、爱惜公物、不怕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有困难,有人主动帮助他;劳动时,有的同学不怕脏,不怕累;对待老师有礼貌等。教师和父母要善于抓住这些典型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好的典型,对那些抢别人东西,打架
8、、骂人的同学随时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他们知道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净化孩子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让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孩子们就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我所教授的课程是语文,平时在课堂中,我也积极进行德育教育。通常我会采用巧编故事,在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作文教学中,我不只是组织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练习,也是在训练学生对自然、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和认识。在作文教学中,我还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