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88741
大小:3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4-30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及其哲学基础作者:王庆超王庆超,男,(1988.1—)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研究生谢鸿昆谢鸿昆,男,山东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摘要:杜威作为一个教育家与他作为一个哲学家一样有名,他那一切哲学都看作是教育哲学。他反对满堂灌的教育方式,也反对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他立足于社会现实的基础,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创新,提出了一套自己崭新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本文将简述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并尝试分析其哲学基础。关键词: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哲学杜威是20世纪美
2、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20世纪上半叶最权威的教育思想。他的教育理论是“把民主主义的发展和科学上的试验方法、生物上的进化理论思想和工业的改造联系起来,旨在指出这些发展所表明的教育和教育方法上的改革”。什么是教育?这是任何一位教育思想家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杜威的回答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标示出杜威的教育观不同于以往教育家的教育学说,是一种崭新的教育观。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
3、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三个命题构成贯穿杜威整个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一)教育即生活,生活即发展。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引自杜威《我的教育信条》他说:“生活就是发展;而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学校应当呈现现在生活即对儿童来说是真实而富有生机的生活,像在家庭里、在邻里间、在运动场上所经历的生活那样。不通过各种生活形式来实现的教育,对于真正的现实而言,总是贫乏的代替物,结果变得呆板而死气沉沉。教育与人的生活、与人的经验具有同质性,教育就是在人的
4、生活当中促进人的发展,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生长、发展、经验增加的过程。杜威认为,教育不仅是一般的生活,而且是儿童当前的生活。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指儿童的生长要素,即游戏、讲故事、观察、手工。但是,除了这些生长要素之外,还有许多日常生活之外的东西,他却避而不谈,可见我们的教育不能只重当下,不看未来。活在当下固然有其合理性,然而不能将其极端化、片面化。教育应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二)教育即生长。杜威发展了卢梭的天赋“自然生长”理论,扩充了“生长”概念的内涵。他说:“生长,或者生长着即发展着,不仅指体格方面
5、,也指智力方面和道德方面。”他指出,一个人有可能生长成为熟练的强盗、恶棍和腐化的政客,这是勿庸置疑的。但就教育即生长、生长即教育的观点来看,问题就在于这种生长的方向是促进还是阻碍生长?这种生长的形式是创造更多的生长的条件,还是制造各种障碍,使按照某一特殊方向生长的人失去在新方向继续生长的时机、刺激和机会呢?某个特殊方向的生长,对于那些唯一为其他方面的发展开辟途径的态度和习惯有什么影响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即只有当按照特殊方向的发展有助于继续生长时,才符合教育即生长的标准。(三)教育即改造。杜威在他的教育专
6、著《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在杜威看来,生长的理想应归结为这样的观点,即教育是经验的继续不断的改组或改造。教育始终有一个当前的目的,只要一个活动具有教育作用,就达到了这个目的,即直接转变经验的性质。杜威认为,任何一个阶段生活的主要任务,就是使生活过得有助于丰富生活自身可以感觉到的意义。(四)教育无目的论。在杜威的心中,在不民主、不平等的社会中,教育只是外力强加于受教育者的目的的。在民主的社会中就不同了,应当奉行无目的论。实则,在阶级斗争和
7、无产阶级革命日益激化的年代,杜威很强调教育在改进社会方面的效用,杜威教育目的论的资产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此外,杜威还风行民主的教育观,民主主义不仅为教育提供了一个奋斗目标,而且还对教育提出了民主的要求,杜威认为民主主义本身便是一个教育的原则,一个教育方针和政策。杜威认为教师应是儿童生活成长和经验的启发者和诱导者。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且也是知识的探究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学生的压迫者。(五)学校即社会。杜威认为人们在社会中参加真实的生活,才是身心成长和改造经验的
8、正当途径。所以教师要把教授知识的课堂变成儿童活动的乐园,引导儿童积极自愿地投入活动,从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养成品德和获得知识,实现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杜威认为学校是社会的雏形,儿童在学校不是准备进入社会参加社会生活,而是在学校过的生活就应该是儿童当前的社会生活。但是,这种认识抹杀了社会与学校的区别。。如果学校教育也像社会教育一般零散,重经验,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缺乏系统的理论功底,而且会有急功近利的心态。学校固然不可变成与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