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史材料

西方哲学史材料

ID:37943913

大小:4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6-03

西方哲学史材料_第1页
西方哲学史材料_第2页
西方哲学史材料_第3页
西方哲学史材料_第4页
西方哲学史材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西方哲学史材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西方哲学史复习参考资料:一、名词解释:1、四因说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亚里士多德是各学派的奠基人,死因说是他在总结前人经验其主要内容为:(1)质料因。即构成事物的原始质料,就好比造房屋的砖瓦。(2)形式因。即构成事物的样式和原型,就好比造房屋的图纸或者建筑师头脑里的房屋原型。(3)动力因。即推动质料变成形式的力量,就好比把砖瓦变成房屋的建筑师。(4)目的因。即事物产生和运动变化所追求的目的,就好比建房屋是为了居住。在这四因中,质料因是形成事物的基础。形式因似乎包含了动力因和目的因。因此亚里士多德又把他的四因说只归结为质料因和形式因。质料和形式是任何事物不可缺少的两种因素,任何事物

2、都是形式和质料的统一。质料本身不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只有在形式的推动下,并以形式为其目的,事物才能由潜能变成现实。形式才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决定性原因。另外,形式和质料的区分是相对的。2、逻各斯由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他是爱非斯学派的主要代表,他出身于王族,本应是继承人,但是由于他热爱哲学而隐退山林,把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弟弟,赫拉克利特是一个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人,而逻各斯的原意是话语的意思,由此也带来了系列因素,比如、尺度、命运和必然性的意思,罗格斯的提出时西方事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他对西方哲学发展具有重大的贡献和推动作用,他认为神就是流转着永恒的火,命运就是遵循不可逆反的逻各斯,它是灵魂所有

3、的,并不是后天产生的,是自然的体现。3、原子论德谟克利特提出的,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原子是一种最后的不可分割的物质微粒,它的基本属性是"充实性",每个原子都是毫无空隙的。虚空的性质是空旷,原子得以在其间活动,它给原子提供了运动的条件。伊壁鸠鲁认为,万物的基础是在虚空中运动的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原子。一切自然现象都可以用原子的各种不同结合来解释。4,柏拉图的洞穴说洞穴说是柏拉图借用喻意说明理念世界,和可感事物的知识的关系,在洞穴中,囚徒的手脚被捆绑,背向洞口,面向洞壁,因此不能看到洞口的事物,在他们身后有火把,在火把与东壁之间,他们不断地往里面运东西,而形成了影子,因此囚徒认为影

4、子是存在的,意图说明太阳之于世间万物正如善的理念之于理念世界一样,而且也试图表明人的灵魂石通过转向来认识事物的本质的,即从洞壁转向洞口,从洞口的火光转向外面的事物,从水中的倒影转向天上的太阳。转向就是反思和再反思,虽然是不段的转回头,但总的来说使知识呈现为一个线性的上升过程。5,柏拉图的哲学王柏拉图对雅典式的民主政治深为反感,他在《国家篇》中,参照埃及和斯巴达的模式设计了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试图把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政治实践结合起来,使哲学家与统治者融为一体,从而建立一种哲学王的理想国度。在柏拉图看来,既然整个世界时一个有“善”的理念所统辖的秩序井然的体系,那么掌握了“善”的知识的人也应当成为

5、一个等级森严的国家的主宰。6,灵魂回忆说灵魂即理念,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居住在“理念世界”9里,因而,早就有了关于各种理念的知识。当灵魂进入肉体后,由于受肉体的遮蔽而暂时忘记了关于理念的知识,所以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能重新获得知识。而所谓学习在柏拉图看来无非就是回忆。因为一切研究,一切学习都只不过是回忆罢了。在柏拉图看来,我们在生下来之前就已经有了关于食物本身或绝对本质之类的知识,出身后却因为受到肉体的遮蔽而暂时遗忘了,而由于感觉经验的刺激又重新回忆起来。这种回忆是灵魂的净化和提升,但要完全摆脱感性肉体的束缚,需要灵魂在积累充分知识之后达到一种理性的迷狂状态,类似于爱情或生殖的迷狂冲

6、动,但比他们更高。7,奥卡姆剃刀“奥卡姆剃刀”是奥卡姆唯名论哲学思想的一条最重要的原则,它是奥卡姆针对经院哲学凡事都要寻求双重原因的繁琐做法(即在自然之外还要寻找一个属灵的原因)而提出的。这一原则可以简要的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它是对唯名论思想在方法论上的一种概括和提炼,又被称之为“思想经济原则”,并被现代自然科学视为公理。奥卡姆把这一经济思维原则运用到共相问题上,从而指出在可感的个别事物之外再增加一般的实体(共相)是多余的。8,培根的假象培根认为哲学的目的就在于探求新知,而“知识就是力量”,人只有通过认识自然才能获得支配自然的力量,然而以往人们对自然的观察常常被他们心中各种

7、先入为主的偏见所遮蔽,因此,要想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首先必须扫除包括经院哲学在内的各种思想偏见。培根把这些偏见称为“假象”,它们可分为如下四类:(1)“族类的假象”,这是植根于人性之中的一种偏见,它使得感官和心灵总是以人类的尺度而非宇宙的尺度来作为认识的根据从而使自然事物的性质常常因为人类理智的偏见而遭到扭曲。(2)“洞穴的假象”,这是指个人受其习性、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产生的偏见。(3)“市场的假象”,这是由于语词的误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