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

ID:37941312

大小:1.81 MB

页数:43页

时间:2019-06-03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_第1页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_第2页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_第3页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_第4页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茂其生理生化研究五种木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研究生:陈陆琴指导教师:王关林学科:植物学专业:植物基因工程摘要:该论文以五种木本植物合欢、金链花、欧溯花楸、彩萼石楠、欧李的茎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植株再生。并对合欢、金链花茎尖分化不定芽过程中的主要生理指标变化与形态发生的相关隆进行了探讨,为有效地调控植物离体器官形态发生奠定基础。实验结果表明:五种植物在MS+6一BA0.5~1.0mg/L+NAA0.1mg/L的培养基中可以分化出不定芽,且分化率较高。同时,研究了生长素、培养基、糖浓度等因素对生根的影响,得出最佳生根培养

2、基:1/4惦+IBA0.5mg/L+糖159/L。从而建立了高效的离体再生体系。通过对合欢、金链花茎尖分化不定芽过程中的主要生理指标含量变化的研究,发现在不定芽形成前期,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处于上升趋势;在不定芽形成的后期,以上各物质呈下降趋势。这些结果表明:木本植物不定芽的形态发生与POD、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陛。关键词:木本植物离体再生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4五种未本植物的组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第一部分综述植物组织培养是20世纪之初,以植物生理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这项技术已在科研和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成

3、为举世瞩目的生物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加速育种、缩短繁殖过程,改良品质,节省空间,减少劳动、周年试验生产,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等特点,且组培苗的体积小,便于携带和资源交流。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已有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被iXN是--N#R有潜力的高新技术ul。早在1902年,德国著名的植物学家tLanbeflandt根据细胞理论预言细胞的全能性,认为每个细胞象胚胎细胞那样,可经过体细胞发育成一棵完整的植株,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培养没有获得成功。然而他所提出的具有开创性的科学推断吸引了许多科学家去探索。1904年,E.hannlng培养了萝bN辣根属

4、的一种植物的近成熟胚,发现可使其发育成熟,这是胚培养的第—篇论文;1908年S.simon研究白杨嫩茎在培养中的发育过程,观察到愈伤组织的发生和根、芽的形成;1922年W.kott用稀释的Knop溶液并加入相当复杂盼有机物质,培养豌豆和玉米的根尖,但是失败多于成功,在当时并没有发现细胞有形态发生的能力;到30年代,生长素的发现及应用,B族维生素对植物细胞生眭的重要‘畦被认识t并被普遍采用:Gautheret和White所发展的基本方法,奠定了植物组织培养的技术基础;四十年代发现激动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关系是控制根和芽形成的主要条件之一。随着植物组培技术的提高,终于

5、在1958年,英国人Steward和法国人Reinert,从胡萝h愈伤组织和细胞培养中产生了完整的植株,对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给予了科学的证实。进入60年代,植物组织培养除了在理论研究上获得重大突破外,在实际应用中也显示了它的巨大潜能。在世界上的不少国家和地区,它已从实验室的研究手段一跃而成为大规模成批量的~种工厂化生产73-}},“无性繁殖系的快速繁殖的生产,试管品种的商品化,是目前植物组绷Ⅱ细胞培养技术在应用上的主流之一。”因此,该技术在国内外蓬勃发展起来。60、70年代以来,国外组培发展很快,欧洲许多国家纷纷建立植物微繁殖公司,据欧洲及地中海植物保护(EPP

6、0)1991年公报,西欧国家共有248个植物微繁公司,重点是繁殖月5些经济价值较高的观赏植物,如香石竹、月季、百合、大花萱草等30余种。70年代以后,植物组织培养研究对象和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研究对象由经典的实验植物转向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作物,研究内容也由探索和完善农作物技术逐步转向把这些技术应用于生产实践的研究⋯。目前,利用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植物种娄已有130科、近1500种,其中木本植物达200多种,并且在不断增加Bul。5五种木本植物的纽织培养及其生理生化研究我国白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

7、林业大学和许多地方林业科研机构和学校都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先后分别有杨树、泡桐、桉树、马褂木、柚木、竹子、桑树、落叶松、杉木、马尾松、火炬松、湿地松、云南松等树种从器官、茎尖、成熟胚、花药和愈伤组织诱导成苗。自1983年国家实施“六五”林业科技攻关以来,我国的林木组培育苗研究已从实验室走向工厂化生产,分别在华南和华北地区建立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年产桉树组培苗250万株,杨树组培苗150万株的全自动控制育苗工厂,林木组织培养不仅直接服务于林业的两大体系建设,而且还为林木遗传育种、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系列新技术,如优良品种的大量繁殖、单倍体育种技术、原生质体

8、培养和体细胞杂交、体细胞变异及突变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