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912008
大小:22.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6-02
《“打”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打”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 刘老师班里有两个特别的孩子,他们共同的特性是记不住教训,属于记吃不记打类型。年龄小点的是又又,总是隔三差五地忘记把作业本带回家。开始妈妈还可以原谅他,屡教不改后,少不了挨顿打。这一天刘老师接到又又妈妈的短信,让刘老师转告又又说:“如果今天再不把作业本带回来,我请你吃红烧皮带!”刘老师真是哭笑不得。 年龄大一些的鹏鹏,经历的“暴力”可是不少,很少有二年级的孩子会挨这样多的打。鹏鹏从小跟着爷爷奶奶,很受宠爱,在上学后才回到父母身边。上学后他三天两头和同学发生冲突,同学告状,刘老师只好请家长。家长很生气,回
2、家就狠狠地打他一顿。以后形成恶性循环,他打人,家长就打他。一年多过去了,鹏鹏没有长记性,一不如意就打人,回家里再挨打。 刘老师不知道怎么办好。这两个孩子真让刘老师伤脑筋。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这样的事情在很多孩子身上都发生过,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力问题,更趋向于情绪问题,甚至是心理问题。 人的记忆很多时候受意志左右,意志告诉自己一定要记住什么,自己就会记住;如果意志让自己忘记或回避一些问题,它就会告诉大脑“忘掉它”或者“不去想它”,于是人就会真的暂时忘记,或者不去想这件事,甚至还会刻意地做其他事情冲淡对此事的回忆。 什么状态下人
3、会如此呢?当感受到压力或者威胁时,人就会形成一种自我保护的自觉防御行为,以缓解眼前的压力。孩子在压力或恐惧状态下,就会让自己忘记这些教训。 请妈妈注意 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要施加压力 孩子记不住把作业本带回家,最初的时候是意外,但由于孩子胆怯,又没有应变的办法,只好等着妈妈批评。当有第二次、第三次的遗忘发生时,孩子已经很小心了。再多给孩子几次机会,孩子就会记住,而妈妈往往等不及孩子自己建立提醒机制,就开始批评、打骂孩子了。 人都有情绪。在情绪不佳的时候,意志就会想办法控制情绪。为了让情绪平稳,意志往往告诉孩子一些方法,求得心态
4、的平衡,最好的办法是报复,用“错误一直延续”来报复家长。当挨打或者被惩罚的时候,意志会让孩子学习遗忘,忘掉痛苦,在报复的成功中找到快乐。这就是孩子记不住教训的重要原因。 抵触和逆反情绪往往来自于童年的烙印 孩子屡教不改,很多事情要归结到内心。说得通俗点,就是孩子心里有一个没有解开的疙瘩,这个疙瘩像依然会流血的伤疤,只要有人碰触就会让他内心疼痛不止,这就需要孩子把内心压抑的痛苦宣泄出来。 案例中的鹏鹏很可能就是一个内心充满伤痛的孩子,在没有人了解的情况下,他自己在伤害和被伤害的旋涡中挣扎。这里的原因有很多,每个孩子都爱妈妈,因为
5、妈妈是安全岛,有妈妈就有一切,离开这个安全岛,孩子就会忧心忡忡。建立这个安全的纽带应该在幼儿时期,牢固地确立这个关系是在孩子一岁半到两岁时。如果孩子这段时间和爷爷奶奶生活,几乎看不到妈妈,就会把心里的依恋和老人拴在一起,形成牢固的纽带。 当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被要求回到父母身边的时候,心却留在了老人那里。如果父母恨铁不成钢,经常训斥打骂孩子,孩子就会觉得委屈、不平,他压抑的情绪就会选择一种方式宣泄出来。有的孩子会打人,有的孩子会想老人而哭泣,等等。 强化训练 给孩子积极的暗示 心理挫折会唤起孩子的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使他想要忘
6、记曾经的痛苦和忽视将要发生的痛苦。要想让孩子树立起信心,就要给孩子积极的暗示,告诉他:“孩子,这对你来说可能有困难,但你还是有很多天做到了,不是吗?你一定能做到×××!加油!”再给孩子画一个表格贴在墙上,一天没有忘事,就和孩子一起在上面画一个红旗,或者贴一个小红花,忘事的时候什么都不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