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83752
大小:5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6-02
《2011年上半年天津地区教育学考试范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育学考试一、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P1)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2.学校文化(P33)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形态上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3.个体身心发展(或人的发展)(P41)个体身心发展是指做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的变化过程。4.教育的目的(P59)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
2、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5.教师(P77)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6.教育机智(P84)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做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7.课程(P89)课程是指课业及其进程。在我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的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
3、某一门学科。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8.教学大纲(P97)教学大纲又称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件。9.教学(P109)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101.教学过程(P113)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2.教学原则(P119)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
4、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3.班级授课制(P137)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4.教学组织形式(137)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道尔顿制)5.教学策略(P140)教学策略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征,有针
5、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6.德育(P148)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7.德育目标(149)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8.德育过程(P15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德
6、育过程通常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9.德育原则(P157)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10.陶冶法(P160)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艺术陶冶等。10一、简答/论述1.P4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注重与学前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7、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P7 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3.P20 教育与经济制度的关系答:(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4.P23 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答:(一)
8、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101、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3、人力资本理论1.P33 学校文化的特征答: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