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

ID:37877416

大小:365.15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_第1页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_第2页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_第3页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_第4页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代文学生产中复杂性与偶然性_以_红岩_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第2期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09第22卷JOURNALOFHAINANNORMALUNIVERSITYGeneralNo.100(总100期)(SocialSciences)Vo1.22当代文学生产中的复杂性与偶然性———以《红岩》为例钱振文(北京鲁迅博物馆,北京100034)摘要:当代文学研究可以从文化研究对文化产品生产过程的个案式研究中借鉴可以利用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对一件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以及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之间的接合进行研究。根据这种方法,《红岩》研究的一个目标就是详细挖掘和梳理小说生产过程

2、中的重要细节,并发现生产过程当中具有转折意义的不同阶段之间的停顿和继续、断裂和“接合”,进而发现生产过程发生停顿和断裂的内在原因以及得以继续和“接合”的外部条件和偶然机缘。通过研究,我们可以看出,《红岩》生产的全部过程,也同样是由几个不同的中间有断裂的部分组成的,这几个部分的“接合”产生了生产过程的全部秘密或复杂性,让我们认识到即使是作为官方文学的“革命文学”的生产也并不是“必然的、注定的、绝对的和必需的”,而是由种种历史条件和偶然机遇的结合促成的。关键词:文学生产;当代文学生产;接合;偶然性中图分类号:I20617文献标识码

3、:A文章编号:1674-5310(2009)-02-0035-08一八十年代以来《红岩》研究的当然,80年代之后冷落《红岩》的不只是普通读者,普遍沉寂和有限尝试学术界对《红岩》研究的冷落一样普遍。来自韩国的研究者朴贞姬对此说:“而第二次《红岩》热之后,整个80年代(一)被冷落的《红岩》和《红岩》研究中国当代文学界几乎没有再评论过《红岩》。我翻阅了作为“当下文本”,《红岩》有过大红大紫的历史,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的当代文学研究篇目目录,从许没有任何一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获得过超出《红岩》的1981年到1993年,只有一篇文章

4、,题目是《〈红岩〉的思荣耀,起码从发行数量和出版后的接受效应上看应是如想和艺术》,发表在1984年第一期的《枣庄师范学报》[1]此。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岩》和大多数当代文学作上。”作为来自另一个国度的研究者,朴贞姬没有中国品一样被当作“毒草”遭到批判和封杀。但是,有所不同研究者的意识形态偏见,能够以知识学“价值中立”的立的是,《红岩》的批判者主要还是伴随着革命的“深入”而场来“发现”被中国研究者“忽略”实际上可能是有意冷出现的更为激进的“革命群众”,而官方媒体和官方解释落的《红岩》研究。而《红岩》研究在80年代之后冷清的

5、者并没有对《红岩》有过明确的系统的“批判”性解读。情形不仅确如朴贞姬所说,实际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另在“文革”之后的1978年,《红岩》以及它的作者“恢复”一个同样在普遍的沉寂中“发现”了《红岩》的研究者李了在“文革”之前的所有名誉,短时间内人们对《红岩》进杨说:“尤为奇特的是,在80年代开始以‘重写文学史’为行了和“文革”之前几乎完全一致的解读和阅读活动。后名的‘翻烧饼’的行动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左翼文学作家来的发展证明,这种“回归”是非常短暂的。到80年代之和重要的文学作品都被纳入这种‘打破或者推翻以往中后,中国的文化语境发生

6、了很大的变化,政治话语不再是国现代文学史的模式和结论’的‘重写实践’,却一直没人们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的话语系统。《红岩》和其它的有人提到影响更大、在审美形式和精神气质上与‘样板[2]178“革命文学”一样被读者迅速地冷落,而且,《红岩》受到戏’更为接近的《红岩》。”而实际上,在90年代以来冷落的情况也许尤为严重。对当代经典作品的“再解读”活动中,《红岩》也并不是研收稿日期:2008-12-18作者简介:钱振文(1966-),男,河北元氏县人,文学博士,现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文学史研究、当代通俗文化研究、鲁

7、迅研究等。35究者普遍注意的目标,李杨的考虑到“文本选择的系统代读者和批评家的思想模式已经被这样的作品塑造成性”的专门致力于“红色经典”再解读的《50-70年代中型,如果研究者不对“自我”进行“历史化”,不对自己的国文学经典再解读》“第五章”中对《红岩》的再解读,也思想立场进行反思,就不可能对《红岩》叙事的合法性有许是差不多仅有的对《红岩》的“再解读”实践。对此一所置疑。普遍的“冷漠”,朴贞姬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李杨对“自我”进行“历史化”是从对“现代性”的反现象。两次阅读热潮和两次批评冷漠之间有什么关联思开始的,他

8、认为:“如果不充分展开对‘现代性’的反呢?在这些热潮和冷点背后存在着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力思,我们根本无法真正‘反思’激进主义,‘反思’革量呢?为什么到了90年代的今天,我们又想起来重新评命。”[2]367这样也就确定了对《红岩》进行“再解读”的一[1]价它呢?”朴贞姬提出了很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