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

ID:37873901

大小:171.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9-06-01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1页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2页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3页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4页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和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课题名称: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DEA010198课题级别:教育部重点课题课题拨付经费:1.4万元学科分类:教育基本理论与教育史课题鉴定时间:2008年11月课题负责人:周鸣鸣,研究员,西南大学主要成员:赵伶俐、李远蓉、傅英姿、靳拥军、王铁楠、陈争妍、任毅华、谢奉妤、龚玉、王靖辉、翟慧萌、朱叶莉、李小华、胡国儒、邓安容。研究总报告内容提示: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学术价值的的自我评价;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一)研究的主要

2、结论与观点1.研究的主要结论(1)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是一种建立在教育美学最高阶段,即:世界观水平研究的教育模式。它具有人类教育自由、创造的终极价值特征,具有代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无限前景。美学的自由、创造精神,使道德教育超越性最高境界的实现变为可能。课题实验从多个角度证实,尽管在今天,大学生在很大程度还受着市场经济功利主义巨大冲击力的情况下,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仍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长期以来困惑着道德教育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难题。(2)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以可以感知的艺术形式作为价值意义的载体

3、,以审美的方式揭示出道德教育的价值意义,使学生在感受、追求和获取人类道德智慧的理性美中,激发学生进行道德建设的热情,在强烈的情感推动下去感受追求真理美的快乐,在“认知”与“情感”的融合中,促进和改变学生大脑新的深层道德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健康人格发展。(3)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道德教育主体地位。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道德美的发现、欣赏和审美创造中,感受到到自身道德建构中获取道德智慧的喜悦和自由创造的欢乐。道德教育不再是消极被动的,枯燥乏味的说教,而是充满智慧、美感和生机的主体建构。学生作为道德教育的

4、主体性、自觉性与创造性得以充分实现。(4)本项研究创建的学校审美化德育“五圈”课程体系以真实的学校生活为基础,为德育和美育融入学校全过程提供了可操作的途径和方法。审美化德育“五圈”课程体系,即:德育核心课程、艺体美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潜在课程等,涵盖了学校德育所有内容,课程体系的功能包含了品德心理形成的知、情、意、行诸要素。课程设计和教学根据“德育与美学结合的心理学原理”和审美化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建构,将“道德教育的超越理念”、“德育美学观”真正落实到课程、教材、教学过程、教学评价、教学资

5、源开发等可操作层面。(5)审美化班级建设模式是审美化德育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模式遵循美育与德育结合的心理学原则和规律,成功地将美育运用于潜在课程的班级建设中,为班级成员全面、自由、和谐发展提供一个富有价值意义的、自由的、身心愉悦的自我教育空间,提供了可实现和操作的原理和方法。课题通过审美化班级建设四轮教育实验的6次定性研究实验结果证明:审美化班级建设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班级建设和集体主义情感的养成。该模式在激发学生道德建设的内在热情,对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自我价值感、道德行为修养、人际人际关系

6、、劳动态度和创新品格等方面都有较为明显的效果。2.研究的主要观点(1)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的界定本课题根据马克思在19世纪中叶指出的:人“按美的规律塑造物体”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97,51.也当然包括按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的真理,提出了探索一条运用美的规律塑造人自身的德育模式,即:德育审美化模式。在全国“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审美化德育课程结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正式将德育审美化模式改变为审美化德育模式,并将其界定为:审美化德育是以德育美学观檀传宝.德育美学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7、,1996.为指导,以实现道德教育自由为目标的一种思想、理论和操作模式。它不同于在传统的德育模式中,美育只作为德育的方法和手段,而是将美的规律贯穿于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手段、环境、评价的各个环节中,将德育的过程变为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的过程,变成为对人生美的追求、欣赏、表现和创造的过程。道德教育的始终,追求道德学习主体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高度统一,是美学精神对德育精神的深层借鉴。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及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道德理念。审美化道德教育模式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立足于对学生世界观、人生

8、观、价值观影响的教育模式。它具有人类教育自由、创造的终极价值特征,具有代表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无限前景。(2)审美化德育模式提出的时代和社会文化背景由笛卡儿时代建立起的知识与价值、科学与宗教分离的“二元对立”的科学理性分析思维模式,推动了人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带来了科学、技术高度的发达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由此建构了科技至上、经济至上的物质主义的社会发展模式。但却并没有真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