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

ID:37865716

大小:267.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6-01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_第1页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_第2页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_第3页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_第4页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1期(总第145期)X中学生友谊、友谊质量与同伴接纳的关系邹 泓 周 晖 周 燕(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100875,北京;第一作者女,副教授)  摘要 754名中学生参加了本研究。结果表明:友谊与同伴接纳水平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一些低接纳的被试至少有一个最好朋友,而一些高接纳的被试却没有一个最好朋友。然而低接纳者在友谊质量的大多数维度上都明显低于其他被试。有无朋友、友谊质量和同伴接纳对孤独感的不同维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这一结论与Parker和Asher对美国小学生的有关研究结论基本一致。所编制的孤独感问卷和修订的友谊质量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

2、度指标。  关键词 友谊 友谊质量 同伴接纳 孤独感一、问题的提出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具有独特的、成人不可替代的贡献(Hartup,1983),这一命题已得到广泛的认同。许多理论文献指出,与同伴交往的经验是发展成功的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的重要条件。“没有与平等的同伴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学习有效的交往技能,不能获得控制攻击行为所需要的能力,不利于道德价值的形成和性别社会化”(Hartup,1977)。同伴关系对儿童青少年社会支持感、亲密感的获得以及自我概念的发展同样有重要作用(James,1890,Sullivan,1953)。沙利文(Sullivan,H.S,1953

3、)特别强调了青少年期同伴关系对健康的自我概念发展的重要性。他还进一步提出有必要区分两种不同的同伴关系:同伴接纳和友谊。他认为,被群体孤立的体验将导致自卑感,不利于良好自尊的建立;与同性别伙伴的亲密的相互的朋友关系为个体提供了“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和体验与他人真正的亲密的第一次机会。一些研究已经区分了同伴关系的这两个不同方面:同伴接纳(受欢迎)是一种群体指向的单向结构,反映的是群体成员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同伴接纳水平是个体在同伴群体中社交地位的反映;友谊关系则是一种以个体为指向的双向结构,反映的是两个个体间的情感联系(BukowskiandHoza,1989)。这两种关

4、系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经验,都应该包括在同伴关系研究中。然而目前在同伴关系研究领域围绕同伴接纳进行的研究远多于友谊关系的研究,将两者关系同时加以考虑的则不多(ParkerandAsher,1993)。关于同伴接纳和友谊的测量,前者已有多种普遍认可的较成熟的方法,而后者的测量标准和维度却有许多争论。BukowskiandHoza(1989)提出了友谊研究的层次模型,第一层次:两个个体之间是否存在双向选择的积极的情感关系——友谊;第二层次:友谊的范围,即拥有的相互认可的朋友的数量;第三层次:友谊X本研究系国家教委“九五”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96JBYXLX0053收稿日期:1997-

5、10-1243©1994-2006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的质量,即朋友之间提供的支持、陪伴或冲突水平。这一模型已成为评价友谊的基本框架。关于友谊质量,Giordano等人(1986)曾提出测量的三个维度:内在的(如谈话、相互信任)和外在的(如财物、信息)奖励;相互作用与影响模式(如与朋友一起度过的时间,对遵从团体规范施加的压力)和对友谊变迁的反应(如冲突的数量,忠诚的程度)。BerncltandPerry等人(1990)认为可以从积极属性(如亲社会行

6、为、亲密、信任)和消极属性(如竞争、冲突)以及交往频率等方面评价友谊质量。Parker和Asher(1989,1993)则采用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及冲突解决策略六个维度编制了友谊质量问卷。鉴于国内尚无可靠有效的测量友谊质量的工具,我们对中国儿童,特别是青少年的友谊质量状况知之甚少,更不了解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群体友谊质量是否存在差异。同伴关系与后期适应的联系是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向。孤独感是社会适应不良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关孤独感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已有大量研究,但是尚缺乏孤独感与友谊质量关系的研究。沙利文特别注意友谊与孤独感的联系,他认为前青年期的友谊作为减

7、少孤独感和疏离感的一种手段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友谊状况是否与孤独感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否有一个朋友对于那些低接纳却没有报告高水平的孤独感的被试具有积极的情感支持功能?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被试其友谊质量是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孤独感有何联系?为此,我们围绕下列问题进行了研究:11不同同伴接纳水平的中学生的友谊地位(有无朋友及数量);21同伴接纳水平不同的中学生的友谊质量;31友谊、友谊质量、同伴接纳水平与孤独感的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