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

ID:37846567

大小:10.69 MB

页数:85页

时间:2019-06-01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_第1页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_第2页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_第3页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_第4页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_第5页
资源描述:

《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野生食用菌菌种分离与鉴定姓名:李玉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指导教师:谢宝贵20080401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并且是自己撰写的。尽我所知,除了文中作了标注和致谢中已作了答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与我一同对本研究做出贡献的同志,都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如被查有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应有的责任。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日期:砂g

2、.6·厂本人完全了解福建农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毕业)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在年后解密可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本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毕业)论文作者亲笔签名:指导教师亲笔签名:中序咳日期:M.厂日期:≯口毋./.nⅣ弩夕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试验共收集并分离得到野生食用菌菌种311个,根据标本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进行分类,菌种中包括14种子囊菌和297种担子菌。鉴定后丢除污染,最终获得

3、254个菌种。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分子鉴定技术可以对茵丝体进行种类鉴定,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有RAPD、SRAP和ISSR等,但这些方法的精确性与重复性较差。本研究是基于rDNAITS区段的DNA序列对菌丝体进行物种鉴定,其方法是先扩增出待鉴定野生食用茵rDNAITS区段的DNA,并测出其序列,然后与互联网上DNA序列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菌种类别的鉴定是由分子水平鉴定结果、菌丝体特征、标本形态学鉴定结果三者相结合相互验证得到的。在分离得到的14个子囊菌亚门菌种中,122、143、140

4、、391、141、128、LJ0602、LJ0601、389、142、QMY005这11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3个菌种中,2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分离得到的297个担子菌亚门菌种,可分成四个亚纲进行分析。异隔担子菌纲:24个菌种属于有隔担子菌亚纲,其中235、0002为杂菌,剩余的22个菌种中,13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133个菌种属于无隔担子菌亚纲,其中XS006、QMYOl4、070、146、078、TS0004、065、0019、068、0027、0020、208、355、198这14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

5、117个菌种中,60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层菌纲:134个菌种属于同隔担子菌亚纲,其中C08、C33、TS0006、C78、Q州038、TS0005、C24、L030,C141LMS012,ZWY018,QMY035,ZWY003,C02,XS024,HS041,C37,0010,QMY012、ZWY002、XS043、C01、QMY032、HS072、008、074这26个菌种为杂菌,剩余的108个菌种中,12个经鉴定分析后重新命名;8个菌种属于腹菌亚纲,WP黄、HS020、XS047、TS0002这4个菌种

6、为杂菌,剩余4个菌种经鉴定分析后全部重新命名。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仅仅使用常规鉴定方法鉴别菌种,常易发生错误,结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合分子鉴定技术可以使菌种的鉴别较为方便,结果更加准确。2、分子鉴定技术可为野生食用菌菌种鉴定提供分子水平上的依据,但是对有疑问或有争议的菌种,应该结合菌种的菌丝和子实体形态特征及其生理生化特征,从而得到正确的分类结申。7K0关键词:野生食用菌;形态学鉴定;分子水平鉴定;ITS序列分析;PCR(多聚酶链反应)2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bstractInthisexperimen

7、twereobtainedthrough31speciesofwildediblefungi,including14speciesofAscomycetesand297speciesofBasidiomycetes.Weidentificationofthereliabilityandclassifiedstatusofthesespeciesofstrains,andfinally254strainsisolatedsuccessandwereclassification.Themolecularmethodc

8、anidentifyspeciesoffungiusingmycelium.Inpaststudy,RAPD,SRAPandISSRweremajortechniquesapplyingtomolecularidentificationofediblefungimycelium.However,thosetechniquesarelessreliableandlacke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