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

ID:37845945

大小:237.34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1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_第1页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_第2页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_第3页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_第4页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09年23月文化学刊文化学刊February.2009March.2009第2期CultureJournalCultureJournalNo.2【历史文化】近代中国灾荒及其救济池子华冯欣(苏州大学社会学院,江苏苏州215021)摘要本文采集《申报》的信息,以1906年苏北水灾为中心,探讨灾荒发生的原因及其社会各界为赈灾所采取的救助措施。认为灾荒中清朝政府采取了相应的救济措施,但由于吏治腐败、财政匮乏等原因,没有实力对救灾给予更多的关注,而民间救灾组织肩负起社会救济的重任,成为社会调节不可或缺的力量。关键词近代中国;灾荒;

2、救济中图分类号G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725(2009)02-0067-07收稿日期2008-12-28作者简介池子华(1961-),男,安徽涡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冯欣(1984-),男,江苏邳州人,教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1906年的中国,灾荒遍布大江南北,尤以湖平地多有积水二三尺者,汪洋一片,秋收颗粒无南和江苏北部为重。本文以1906年苏北水灾为中望,种麦亦将不及,该处素称贫瘠,民间向无藏粮,顷此其灾,穷民荡析离居。”[2]由于水灾,粮价飞心,探讨灾荒发生的原因及

3、其社会各界为赈灾所采取的救灾措施,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涨,灾民只能以霉烂的谷子、树叶、菜叶糊口,《申报》报道称:“豌豆、小麦等与往岁之特别有一、灾害的影响及产生因素五:曰秕、曰疮、曰腐、曰黑、曰臭,磨面蒸饼色如1906年是多灾多难的一年,全国灾荒遍布,泥黏……含微虫食而生病,然不敢食,亦不能不食。”[3]由于食物霉烂变质,加之缺医少药,大量灾特别是两湖、两江和珠江流域的两广地区,水灾严重,饥民遍地。民病死。灾区的冬赈局“人数过众,杯水车薪,无在1906年这场水灾中,湖南和江苏灾情最济于事,且所给皆豆饼,豆饼者,榨油之余粕

4、也,食之不善,往往得疾病死,死者日数十百也”。[4]就是重,江苏更甚。而江苏之中,又以苏北为最。“本年江苏水灾以徐海为最重,常镇两府属次之,其余这样的食物也不能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为求生各处亦多被灾”。[1]当时苏北的灾民初步估计就存,只好背井离乡,“近闻徐海饥民纷纷南下至清江,竟有饥民不得食抛弃子女者”。[5]有百余万。由于阴雨天持续数月,农田颗粒无收,房屋倒塌无数,许多生产生活工具被大水损毁,(一)灾害的影响及其主要表现正如当时《申报》报道:“本年雨水多溢,江北多一是人口逃亡。面对如此严重水灾,广大贫苦被水灾,以邳州、睢

5、宁、宿迁、海州、赣榆为最重,农民非死即徙,流民潮随之涌起。灾民的迁徙,以67历史文化向江南地区和清江地区为主。当时江苏地方官向慧寺查察,讵饥民恃众哄闹竟将该寺围困”。[9]这清朝政府报告:“现在各处留养饥民扬州约有4万些都是心理异常的表现。人,江宁3万人,镇江1万人,唯清江浦相距灾区较(二)导致灾荒发生的诸多因素近,开办最早,人数最多,已经40余万人。”[6]从自然因素来说,自然生态系统的异常状态二是农业遭受巨大损失。灾荒的发生,不仅与运动是灾害发生的最直接原因,一个国家或地使广大农民陷入饥馑、死亡,而且耕地面积缩小、区复杂

6、的自然条件和脆弱的生态环境必然对灾荒地急增,使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其一,农业害的形成产生深刻影响,就苏北地区而言,自然歉收、物价暴涨。灾荒之后,灾民或死或流亡,灾生态地理条件极其复杂。区往往出现“佃种乏人”的局面。其二,农业生产1.气候影响。苏北地处东亚暖温带半湿润季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如《申报》1906年10月4日所风区,是典型的大陆季风性气候,季风影响十分记载:“荡涤之房屋无算,漂什物无算,淹毙马牛明显。季风一方面带来丰沛的雨量,为农业发展羊更无算。”[7]造成农民的极度贫困,灾民在万般提供条件;另一方面引起的降水频率较

7、大。1906无奈的情况下,往往压缩或恶化他们的生产条年苏北地区的大雨就是受台风的影响,使得大雨件,不得不变卖耕牛,吃掉种子,抵押转卖犁耙等连绵数月,苏北地区成为沼泽之国。农具。这种现象,在灾荒后的农村中广泛存在,农2.地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苏北地区属于黄民无力更新和补充农业设备和农具,导致土地荒淮平原与太平洋过渡的浅海和海岸地区,特别是芜,农业生产衰退。海州与盐城地区东面濒临东海,气候条件不稳定三是社会动荡不安。“饥馑之年,天下世乱,(以风灾和水灾为主),成灾强度往往很大,历史丰收之岁,四海承平”,这一人们熟悉的口头禅,上苏

8、北地区多次发生巨灾,与此不无关系。因此道出了灾民与社会动乱的关系。这表现在:其一,1906年苏北地区连绵大雨数月,致使淮河水满为抢米风潮。饥寒交迫的灾民得不到救济,起而抢患,水灾的出现亦不足为奇。米店、劫米车、吃大户,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从《申从社会因素方面说,在任何时代,自然灾害报》当时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