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830094
大小:262.58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6-01
《儒_道之间_白玉蟾的诗词创作与心路历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9月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Sep.2013第31卷第5期Humanities&SocialSciencesJournalofHainanUniversityVol.31No.5儒、道之间:白玉蟾的诗词创作与心路历程罗争鸣(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上海000062)[摘要]白玉蟾留存1000多首诗词作品,在历代高道中,是工于诗词创作的道士之一。这些诗词作品,大致来说,一部分为阐释丹道理论的道教诗歌,一部分是典型的“文人”作品,二者共同奠定了白玉蟾在道教史和文学史上的地位。白玉蟾的道教诗词源自道教自身的“歌诗传统”,而其“文人”作品,与白玉蟾弃儒从道经历和潜藏的士人心
2、态有直接关系。研究白玉蟾的诗词作品,应从白玉蟾的身世出发,历史、多维地看待。[关键词]白玉蟾;诗词创作;心路历程[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1710(2013)05-0111-07在漫长的道教史上,像南宋道士白玉蟾这样系统大规模地创作诗词文赋者并不多见。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张万福、杜光庭等历代高道,一生勤于著述,至今仍有重要文献存世,对道教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他们更多的是对道经、科仪文献的疏注或纂辑整理,文学性的诗词创作,相对而言并非主体。杜光庭以“博学善属文”名世,但他留存的诗词数量在现有文献中也是少数,想必完整情况也基
3、①本如此。而白玉蟾竟留下1000多首诗,100余首词,数百篇仙传、青词、洞章类文赋,生前即有《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流传,后世编纂的《海琼玉蟾先生文集》(明正统臞仙刻本)、《新刻琼琯白先生[1]集》(明安正堂刘双松刻本)、《白玉蟾全集》(萧天石《道藏精华》本)及《白玉蟾全集校注》、《白玉蟾[2]集》等已有数种,而近纂大型总集《全宋词》收130余首、《全宋诗》收6卷,《全宋文》收12卷。单从白玉蟾留存诗词的卷数和数量,人们都认可他是一位了不起的诗人、文学家,在海南更有“琼籍②文化宗师”的美誉。近年关于白玉蟾的研究,除了单篇论文,硕士论文和专著都已出现,但每涉及白玉蟾诗词
4、创作,除了部分学者能结合丹道修炼和哲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外,其他多是传统的“三段论”式的研究:白玉蟾其人及诗词作品综述、思想内容归纳、艺术特色总结。但白玉蟾为什么创作这么多的诗词作品?背景是什么?内在动机如何?此前“知其然”的基础工作笔者已经做了一些,但“知其所以然”的深层问题还需进一步发掘。一、道教的经典传统与白玉蟾的丹道歌诗葛兆光《“不立文字”与“神授天书”:佛教与道教的语言传统及其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一文,以佛教的“不立文字”、“不可言说”对应道教秘传的符文和神圣经典,指出佛教与道教有不同的语言习惯,而道[3]教重视书写文字,对经典权威性和文字神秘性的强调,5至6世纪有逐
5、渐升级的趋势。此说基本不误,道教对经典神圣性和对文字神秘性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一以贯之的传统。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及“敬惜字纸”的传说与民俗,彰显的正是敬畏文字的传统,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承续这一观念,并强化到经典的造构与符文的书写上。[收稿日期]1012-12-06[基金项目]上海市2012年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两宋道教文学研究”(12PJC033)[作者简介]罗争鸣(1971-),男,满族,河北承德人,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道教文学、古代文学和朱子学文献的研究。①孙亦平《论道教诗词的思想意蕴与艺术特色———以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为例》对杜光庭诗词创作
6、做过系统梳理和研究,见《道教文化研究》第24辑,三联书店2009年。罗争鸣《杜光庭道教小说》对杜光庭诗词创作情况也有考订,巴蜀书社2005年。②《海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曾发表朱逸辉的《琼籍文化宗师白玉蟾》一文。1112013年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5期道教强化经典、符文的神圣性,除了通过汉字形体变化与重新组合而赋予神秘色彩的书写传统③,还有“歌诗传统”。汉语音节分明,再加上汉字的声调变化、抑扬顿挫等因素,较容易形成叶韵整齐的四、五、七言等表意单位。上古文献很多讲究叶韵,《诗经》、《周易》、《老子》等莫不如此,而道教为自神其教也在歌诀上下足了功夫。其基本方式之一就是
7、以韵体的四、五、七言夹杂大量隐语、比喻以造成“词韵皆古,奥雅难通”的神秘氛围。如早期道经经典———东汉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就大量运用四字一句、五字一句的韵体文及少数长短不齐的散文体和离骚体,期间夹杂各种譬喻和隐语,有的篇什颇类古体诗,且韵味十足,如上篇:世间多学士,高妙负良才。邂逅不遭值,耗火亡货财。据按依文说,妄以意为之。端绪无因缘,度量失操守。……杂性不同种,安可合体居?千举必万败,欲黠反成癡。穉年至白首,中道生狐疑。背道守迷路,出正入邪蹊。[4]544管窥不广见,难以揆方来。单纯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