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

ID:37813149

大小:241.00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5-31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_第1页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_第2页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_第3页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_第4页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论语》选读系列课件《一》为政以德读准字音冉有仆富庶恪守千乘颛臾盍彻乎南宫适后羿浇奡通假字“共”通“拱”“道”通“导”“与”通“欤”(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1)——提倡以德治国【评析】这段话代表了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思想,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2)【原文】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2·3)——主张德治、礼治,将之与法令

2、、刑法比较【评析】孔子举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方针。他认为,刑罚只能使人避免犯罪,不能使人懂得犯罪可耻的道理,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而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蹈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这反映了道德在治理国家时有不同于法制的特点。但也应指出: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重视道德是应该的,但却忽视了刑政、法制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单靠道德人格的力量来维护政治清明、社会和平,是不可能企及的。道德并不具有决定政治的作用,德治主义不免有理想化的性质。(3)【原文】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

3、教之。” (13·9)——先富民,后教民【评析】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符合现代政治学的观点: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前提,为基础。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4)【原文】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百姓的信任是最重要【评析】孔子认为,治理一个国家,应当具备三个起码条件:食(经济)、兵(国防)、信(道德)。但这三者当中,信是最重要的。这

4、体现了儒学的人本思想。只有兵和食,而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这样的国家也就不能存在下去了。民心向背,历来是为政者必须首先考虑的因素。(5)【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1·5)——对统治者的要求:敬事,信,节用,爱民,使民以时【评析】本章孔子所阐述的治理国家的三个方略,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以民为本”,就是主张治理国家要对人民负责,工作严肃认真,要取信于民,要节俭开支,要减轻人民负担,要尊重人民的生活和劳动规律,要合理利用民力等。(7)【原文】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11•17

5、)——反对统治者搜刮民财【评析】鲁国的三家(季孙、孟孙、叔孙)曾于公元前562年将公室(即鲁国国君直辖的土地和附属于土地上的奴隶)瓜分,季氏分得三分之一,并用封建的剥削方式取代了奴隶制的剥削方式。公元前537年,三家第二次瓜分公室,季氏分得四分之二。由于季氏推行了新的政治和经济措施,所以很快富了起来。孔子的学生冉求帮助季氏积敛钱财,搜刮人民,所以孔子很生气,表示不承认冉求是自己的学生,而且让其他学生去声讨冉求。(8)【原文】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6、”(12•9)——建议降低赋税,减轻百姓负担,使民富【评析】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9)【原文】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统治者应“正身”【评析】这一章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尚德正身的重要性。孔子主张统治者应以身作则,端正自身,才能使民信服。这也是“德政”的体现。(10)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

7、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12•19)——统治者应注重道德的感召引导【评析】孔子反对杀伐来治民,主张以身作则来化民。上有所好,下必效焉。君主向善道,行仁道,百姓也会向善从善。道德具有超越一切的无形力量,为政者具有了这一禀赋,便拥有了政治人格和权力权威,也就拥有了为政治国的资质。(11)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2•20)——统治者应当:庄、孝慈、举善、教不能【评析】本章内容还是在谈如何从政的问题。当政者本人应当庄重严谨、孝顺慈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