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

ID:37796176

大小:15.1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31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_第1页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_第2页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_第3页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_第4页
资源描述:

《第15课 汉朝的中外交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13课《汉朝的中外交流》教学案例孟匠中学孟巍巍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佛教东传等重要史实。2、能力培养:(1)通过讲述张骞、班超等人的历史故事,提高学生收集材料及口头表达的能力。(2)运用汉朝中外交流的基本史实,归纳出汉朝中外交流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通过对张骞出使西域的介绍,启发学生学习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2)帮助学生正确运用地图辨别古今地名,训练史地结合的综合学习方法。(3)佛教的传入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

2、让学生懂得中外交流是文化繁荣、历史进步和社会文明的需要。教学要点1、重点:张骞出使西域2、难点:丝绸之路不仅是中国与亚欧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也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通道,佛教东传是外来文化与汉文化交融的例证。教法与学法1、教法:置疑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新课课件显示:葡萄、核桃、石榴、胡萝卜、黄瓜等图片,提问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汉朝的中外交流》二、课件显示:学习目标1、简述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佛教传入等史实。2、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3、学习

3、张骞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及民族自豪感。三、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张骞通西域”这部分内容。(一)课件出示自学思考题(同桌讨论):1、借助历史地图指出西域的地理范围。2、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间?指出路线是什么?4、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什么时间?有何作用?5、西域都护何时设立?检查自学效果(分组进行第一轮抢答,学生相互评价)。(二)课件出示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1)东汉时谁出使并经营西域?哪些成语与他有关?(2)东汉明帝为什么派他去?他取得了什么成果?检查自学效果(

4、进行第二轮抢答)课件播放影视资料《丝绸之路》片断。引出第二部分“丝绸之路”。四、学生借助历史地图自学、讨论后解决下题问题。1、在图上准确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2、为什么把这条商路称为“丝绸之路”。3、“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学生自学后,进行第三轮抢答,师生互动讨论上述问题。课件显示: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作用:1、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2、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课件播放影视资料《佛教东传》片段,引出第三部分“佛教东传”。五、学生自主学习“

5、佛教东传”,解决下列问题(教法同上。)1、佛教何时传入我国?2、我国内地第一座寺庙是哪座?3、佛教传入我国的影响有哪些?学生自学进行第四轮抢答后,与教师共同归纳。六、轻松闯三关:1、选择题。2、准确指出丝绸之路的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3、拓展讨论七、布置课外作业:1、请同学搜集张骞、班超的故事,学习他们不畏艰险,报效祖国,勇于开拓的精神。2、参观你家乡附近的佛寺,调查以下内容:A、大雄宝殿内有那三尊佛?分别象征什么?B、僧人见人为什么要“合掌”?C、为什么寺院中莲花特

6、别多?D、僧人为什么特别重视扫地?3、预习下节课学习内容:《三国鼎立》附:板书设计1、张骞通西域西汉前138到119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东汉73年,班超出使西域;74年,重建西域都护;2、丝绸之路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古波斯)——西亚——大秦(古罗马)3、佛教东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