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

ID:37793562

大小:3.39 MB

页数:51页

时间:2019-05-31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_第1页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_第2页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_第3页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_第4页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文化遗产——人类宝贵的资源南安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文博管理科南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刘振忠律师“文化遗产”文字演变“文”字金文和甲骨文,wén①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梓楩楠豫章。”②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车二驷,服剑一。”③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者,《新华字典》解释:文wén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文锦。刺画花纹:文身。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文盲。以文害辞。用文字记下“化”字金文和甲骨文,huà①改变;变化。《察今

2、》:“变法者因时而~。”《柳毅传》:“然而灵用不同,玄~各异。”②削除。《五蠹》:“钻燧取火,以~腥臊。”③造化;大自然的功能。《归去来兮辞》:“聊乘~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新华字典》解释:化huà性质或形态改变:变化。分化。僵化。教(ji刼)化。熔化。融化。潜移默化。化干弋为玉帛。。佛教、道教徒募。“遗”字金文和甲骨文yí①遗失;丢失。《过秦论》:“秦无亡矢~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②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吾未见其明也。”③遗失的东西。《乐羊子妻》:“况拾~求利以污其行乎?”④遗留。

3、《新华字典》解释:遗(遺)yí丢失:遗失。遗落。漏掉:遗忘。遗漏。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遗。路不拾遗。余,留:遗留。遗俗。“产”字金文和甲骨文chǎn①生长;出产。《捕蛇者说》:“永州之野~异蛇,黑质而白章。”②生育;出生。《孟子?滕文公上》:“陈良,楚~也。”(陈良:战国时儒家学派人物。)③产物。《促织》:“此物故非西~。”④财产;产业。《新华字典》解释:产(産)chǎn人或动物生子:产子。产卵。产妇。助产士。制造,养种植或自然生长:工业生产。产值。制造、养、种植一、什么是文化遗产?我国文化遗产日和文

4、化遗产有哪些?二、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三、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有哪些文化遗产?主要以文化内涵为例。四、给小朋友的几点建议:守法、传承、发展。一、什么是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有哪些?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等可移动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中

5、国的“文化遗产日”的由来2005年12月22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就是: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4年文化遗产主题:6月14日是第9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南安市文物保护单位基本情况南安市历史悠久,文物资源丰富。现有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文物保护单位2处:闽南红砖建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史迹)——九日山摩崖石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省级

6、文物保护单位1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8处,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点550处。南安市博物馆藏品千余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件(套),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259件。九日山摩崖石刻和安平桥九日山属南安县丰州镇旭山村,位于泉州市西北郊的晋江北岸。山有东、西、北三台。据记载自晋以来,历代均有石刻。现存摩崖石刻七十七方,分布于东西两台,有反映海外交通的祈风石刻十三方,记载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有蔡襄、苏才翁、苏绅、虞

7、仲房等人的题刻。西峰顶上有一尊大石佛,盘膝于莲花须弥座上,高7.5米,为北宋乾德三年(965年)陈洪进所刻。我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位于中国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安海镇和泉州市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我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1961年安平桥成为国家第一批公布的全国

8、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南安中宪第和林氏民居(林路厝)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由南安石井商人郑运锦开始兴建,因其子诰封中宪大夫,故称“中宪第”。后有扩建。四进,五开间,硬山顶燕尾形屋脊,抬梁、穿斗混合构架。东侧建护厝一组,西侧建护厝两组并演武厅、书院、花园等。华侨建筑家林路回故里设计兴建的民居建筑群。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竣工。主体为宗祠、住宅和书房等4座并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