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86154
大小:23.76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31
《如何有效进行学情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如何有效进行学情分析第一组主持人:杨启亮教授、蒋萍一、介绍专家杨启亮,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现为课程与教学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首席学科带头人。曾获省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是江苏省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09年24中80年校庆的时候杨启亮教授应邀作了题为《教师道德发展境界》学术报告会。2个多小时的报告中,杨启亮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他认为成功的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有做人的尊严,做一个平民,而不是人下人,更不是人上人。”“教育应该是公平的。这种教
2、育的均衡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公平,而且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和尊严,让他们内心体验到公平。教师应该以博大、宽厚、爱满天下的心去对待每一个学生。”二、杨启亮教授做专题指导学情是对学生与课程、教学之间的情况作出分析。学生自身、课程以及教学之间的关系复杂。学情一直在变化,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了解。1、课程有难易,教学有深浅,关键在学生。不同的学生对待相同的课程,反应不同。同一样备法,教法对于不同的学生,效果不同。高水平的老师都很关注学情分析,对于任何知识都能用合适的方法教给各种层次的学生。容易的问题,如果方法不恰当,学情分析不到位,学生也难以接受。因此高水平的教师,都是把高深的知识讲浅了。2、学
3、情分析的两个层面:科学的理性的层面(对教材的分析)——这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分析。教师只要根据学科特点和知识发展客观规律备课,但如果备课市只关注这个层面的分析,就会发现备课时学生是天才,上课是学生是蠢材。非理性分析: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无论要完成什么工作,都需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就会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劳而无功,为使教学工作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认真、充分、精心地准备。教师需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将不喜欢的学科变成喜欢的科目,不好教的学生能通过老师的努力学好这门学科。学情越复杂对教师专业发展空间越大,越能造就教师。许多教育家都出自薄弱学校,能将学情分析到底的老师是
4、最好的老师。3、两个误区:(1)越界发展(也就是拔高教育)学情发展最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状态是在现有状况之上,但又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就是所谓的“第二发展区”。越界的问题越严重,越将毁掉更多的人。基础知识越拔高,大学教育就越难发展。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要区别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本科教学的不同。高等教育是拔高教育,职业教育是职前教育。基础教育是向下看的教育。“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极恶的口号,是不公平的教育,有钱有权的人可以得到更优质的教育,没有什么游戏规则,有人抢跑了一圈再与同龄人一起竞争?理论上也站不住的,反言之可以输在终点?目前的教育是轻视劳动的教育,现在出现的健康人要培养
5、自理能力就是拔高造成的后果。随着“拔高”现象越演越烈,薄弱学校学生逃学、厌学、作弊,许多孩子是“陪衬人”。基础教育要淡化竞争,现在是不该竞争的人群,让他们竞争了,幼儿园的学生就有争先的意识了。本该竞争的人的反而没有任何动力了,似乎已经看破红尘了。如大学生,逃课,游戏、牌艺、交友等。因为一路竞争过来,已厌恶竞争了,好不容易到大学人生目标达成了,要轻松一下了。基础教育就是要讲基础、讲合格,基础教育不要精致,要粗糙一点。(2)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高层次教育,对付简单的考试是完全没问题的。课业负担是减掉简单的重复,与时间无关,喜欢就没负担,素质教育就需要寻求智慧课堂,即使加班加点,减负增效
6、是不对的,应改为增效减负;落脚点是如何更有效学习。素质教育需要我们通过很好的学情分析,达到“教师可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能多学”的境界。三、与会教师各自谈自己的观点和困惑戚墅堰实验中学邱吉(数学):现任班级学生即将高考,是关注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还是关注全班同学,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让所有的学生达到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兰陵中学泭涛(英语):班级学生差异大,小班化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每位学生,效果良好。清潭实小汪明(数学):自己年轻,容易与学生接近。努力做深入的研究者,求实的实践者,不仅注重学情,还要注重学习方法,将测验当做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手段,而不是当做选拔的手段。教学评价是
7、促进改进教学的手段,不宜排名。市北实验初中徐亚玲(语文):课题:课前让学生完成题目,提出质疑。省中龙胜春(历史):社会的功利性,学生的差异性,家庭的期望,使老师压力很大。面临高考的高三学生在历史学科不允许布置作业,有时学生想看历史方面的书籍,但家长和老师不允许,要求他们看主科方面的书。课上举例后,学生反映不同。杨启亮: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一样,会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有一位朋友就对学生说咱们高一、高二教语文,高三奔高考。局前街小老师一年级新生入学时,面试时不问有关知识一类的问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