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

ID:37735662

大小:3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9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_第1页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_第2页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_第3页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_第4页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动、流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流动、留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发展特点的比较研究1.问题提出1.1概念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更多农民工进城参与城市建设,流动儿童的数量随之大幅增加。1998年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给流动儿童下了一个定义:流动儿童是指6~14岁(或7~15岁),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半年以上的儿童少年。2007年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攀升,这一特殊的群体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青壮年农民的大量进城,在农村则又催生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指由于父母双方或

2、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并且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国大陆的心理学家首先于1978年提出了“超常儿童”(supernormalchildren)术语。它一方面指这些儿童的非凡表现不完全是天生的,而是先天因素和后天教育培养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超常儿童只是儿童群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完全不同于儿童群体的独立群体。“超常”一词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低常”、“常态”和“超常”构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超常儿童是那些比总体平均水平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根据这个标准,一般来说.比总体平

3、均成绩高出两个标准差的儿童占总数的3%左右。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60%。根据3%的比例,我国现有14岁以下超常儿童约800多万。(六:660多万)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早来源于拉丁语Pesona,意指希腊罗马时代戏剧演员在舞台上扮演角色所戴的假面具,它代表剧中人的身份,表现剧中人物的某种典型心理。心理学沿用其含义,把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角色的种种行为的心理活动都看作是人格的表现。王登峰、崔红(2008)通过对“格”和“人格”的词源分析,认为人格的含义

4、包括三个方面。(l)人格包括外在的行为表现和内在的心理品质,而且两者之间是存在密切的联系的。(2)行为模式既受到内在品质的影响,也同时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内在的品质是相对稳定的,但是行为表现却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千变万化的行为和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这两部分才构成了人格,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个部分就叫人格。(3)仅仅通过行为表现是难以了解个体的内在品质的。要了解个体的内在品质要综合考虑环境因素、个人目标以及行为表现,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个体的整体特点。1.2流动、留守与城市超常儿童人格研究的重要性这些流动与留守儿童中智力水平高出总体成绩两个标准差

5、的,我们称之为流动超常儿童和留守超常儿童。巴比(Barby,1965)提出,智力达到150分以上的儿童,个人需要调节的问题也随之而增加。米克(Meeker,1969)认为,天才儿童比普通儿童容易感到是不被人需要的、不被人理解的和不被重用的,因为他们对他们的环境特别敏感。流动儿童、留守儿童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诱发了他们不良的人格因素,不良的人格则导致他们学业不良、行为问题、心理亚健康等问题,有些甚至出现了严重错误行为与反社会行为。流动、留守超常儿童人格发展问题还涉及中国农村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它不仅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也对中

6、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起重要作用。1.3已有文献的梳理1.3.1流动儿童人格研究王广新、陈晓庆、孙俊岚等(2008)从北京市5所农民工子弟学校中选取五年级至初二年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简称EPQ),研究结果显示:(1)流动儿童的环境适应能力正常。在精神质(P)维度,流动儿童与常模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流动儿童对于环境的变化还是比较适应的,在与人交往的友好程度上,与常模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一般不会主动寻衅滋事。(2)男性流动儿童显得更内向。流动儿童中的男性群体在内外向(E)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男性群体,而女

7、性未发现上述情况。这表明,相对于生活状态稳定的其他儿童而言,男性流动儿童可能更内向。(3)流动儿童的情绪稳定性较低。流动儿童中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在神经质(N)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群体。说明他们情绪稳定性相对较低,经常会有忧郁、担心、焦虑等心理反应,甚至有时会出现不理智行为。(4)流动儿童的社会性正常。在掩饰性(L)维度,流动儿童与常模相比没有显著差别。这表明流动儿童并未形成掩饰、假托或自身隐蔽等人格倾向,表明流动儿童具有朴实、遵从社会习俗及道德规范等特征。王瑞敏、邹泓(2008)运用幸福感自我评定量表、积极情感/消极情感量表(

8、PANAS)修订版、学生总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LSS)、学生多维生活领域满意度量表(MSLSS)、人格五因素问卷、生活取向测验修订版和掌控感量表对1018名流动儿童和319名城市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流动儿童的总体幸福感为7.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