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

ID:37732008

大小:223.75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5-29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_第1页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_第2页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_第3页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_第4页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_第5页
资源描述:

《区位论与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区位论与 土地资源的空间配置资源配置的内涵包括期间配置、区间配置和产业间配置。期间配置是指资源在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配置,以保证人类对资源的持续利用;区间配置是指资源的空间分布,选择最佳的区位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整体综合效益;产业间配置是指资源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布,旨在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各产业的发展。区位论区位论又称立地论,是地理学和经济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和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的空间配置,寻求经济事物在空间分布上的最优化。区位有两个含义,其一是指位置、场所,其二是指定位、布局。区位就是自然的位

2、置加上人为的选择。区位论的发展进程区位论产生于19世纪20至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屠能发表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国》)。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韦伯发表《工业区位论》(TheoryoftheLocationofIndustries)。至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W·Christaller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即城市区位论。其后几年,德国经济学家A·Losch从市场区位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城市问题,后人将其理论概括为市场区位论。屠能的《孤立国》与农业区位论中心内容: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

3、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其中尤其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基本经济分析P=V-(E+T)利润=农产品的市场价格-(生产成本+运输费用)第一圈:种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生产蔬菜、水果、牛奶等易腐烂的农产品;屠能圈第二圈:发展林业,生产木材;第三、四、五圈主要生产谷物,但实行不同的耕作制度;第六圈:为放牧区,主要经营畜牧业。韦伯的《工业区位论》TheoryoftheLocationofIndustries工业区位应该选在生产成本最小的地点,而影响生产成本的主

4、要因素是运输成本、劳动成本和集聚。其理论的核心就是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运输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工厂企业应选择在原材料和成品二者的总运费为最小的地方。原料指数(物质指数)=稀有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原料指数<1的,工厂应设在产品的中心消费区;原料指数>1的,工厂应设在稀有性原材料产区;原料指数=1的,工厂可选择在原材料产地与产品消费区间任何一点。劳动力成本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劳动力成本可导致以运输成本确定的工业区位产生变形。(第一次)劳动力

5、成本是指每单位产品中所包含的工人工资额。当劳动力成本在特定区位对工厂配置有利时,可能使工厂离开或者放弃运输成本最小的区位,而移向廉价劳动力的地区选址建厂。集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集聚因素是指促使工业向一定地区集中的因素,如生产或技术集聚、社会集聚等。这种集中有利于企业之间开展专业化协作,提高生产效率,也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同时还可减少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集聚因素形成的集聚经济效益也可导致以运费和劳动力成本确定的工业区位变形。(第二次)W·Christaller和A·Losch的城市区位论 (CentralPlaceTheory)

6、优越的市场空间结构将对产业配置产生极大的吸引力。指出要有效地组织生产与流通,必须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由相应的多级市场区域的网络体系。六边形的城市空间分布模型全球区位论全球区位论提出的背景是经济全球化、跨国公司的崛起和信息技术革命。全球化的实质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性和制约性增大。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反过来也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科技进步对传统区位论的挑战自然因子的作用已经退居次要地位。交通运输依然是重要的区位因子,但是现代通讯网络的发展,可以部分取代有形的交通运输。劳动力的地理分布

7、对区位的决定作用将大大降低。市场的位置和规模都有可能无限扩大,靠近市场的必要性在降低。传统区位论考虑的区位因子是具体的实物形态,对于软资源(非实物资源)研究不足。区位论发展阶段比较阶段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起始时期涉及对象追求目标理论特色代表人物19世纪20年代第一、第二产业成本最低微观的静态平衡屠能、韦伯20世纪30年代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市场最优宏观的静态平衡克里斯泰勒、廖什二战前后城市和区域优势最显宏观的动态平衡俄林、哈格斯特朗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开发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吸引外部生产要素,促进自身

8、经济发展而划出一定范围并在其中实施特殊政策管理手段的特殊区域。包括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旅游度假区、商贸开发区、工业园、创业园、软件园、环保产业园和物流产业园等各级各类开发区(园区)。开发区表面上是企业的集聚,实际上是一种土地资源的配置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