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731625
大小:14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9
《初中数学论文: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各地已实施课程改革多年,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也是经验活动,课程不再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教材、教师、学生以及环境四因素的整合。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当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或应带着自己的经验、带着自己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课堂教学就充满创新和活力,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动手操作的学习方式,但时常有过多的“花样”迫使课堂教学没有实际意义,使教学的有效性未能达到最基本的要求。以下笔者结合实际浅谈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一.直接式所谓直接式,也可以称为规定式,常被人称为传统教学方式。
2、但对于无法进行证明,又是人们都认同的问题,比如公理等等,我们不妨采用直接灌输的方法,这样既节约了课堂不必要的时间,又可以通过它的应用加以理解。例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是某一青年教师在一次公开课的教学内容,授课教师通过较直观地“一次外出学习的路线”,让学生去区别这几条路线的长短,从而得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课后点评老师的一番话:书中采用狗吃食物所跑的路线,这一连狗都知道的事情(结论),人当然知道,不必进行展开,事后想想很有道理。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我们应首先要让课堂教学保持它的有效性,而不能“五颜六色,失去本色。”这时我们不妨直接给出,通过实例进行说明,对于
3、新课程下的教学,由于新知识在旧知识下无法达到,或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能达到新知识的要求,我们不妨直接给出进行教学,随着北京等地的中考以新定义出现,诸如等对角线四边形、等对边四边形,以及宁波地区出现的准等距点,这样,可以防止题海战术,也较公正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这类规定式问题常被称为“新定义”,有的是在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一些高中知识为背景的试题,诸如指数式和对数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考查。例2:在形如的式子中,我们已经研究过两种情况:①已知a和b,求N,这是乘方运算;②已知b和N,求a,这是开方运算;现在我们研究第三种情况:已知a和N,求b,我们把这种运算
4、叫做对数运算.定义:如果(a>0,a≠1,N>0),则b叫做以a为底N的对数,记作.例如:求,因为=8,所以=3;又比如∵,∴.(1)根据定义计算:①=___;②=;③如果,那么x=__.(2)设则(a>0,a≠1,M、N均为正数),∵,∴∴,即这是对数运算的重要性质之一,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出:=.(其中M1、M2、M3、……、Mn均为正数,a>0,a≠1)(3)请你猜想:(a>0,a≠1,M、N均为正数)。我们在教学中要对这一方面的教学进行加强,培养学生对“新题”的认识,会进行模仿,同时当我们直接给出定义,并用实例加以说明,有时达到的效果更好!例3:24点的
5、教学笔者利用新教材安排的许多课题学习,开了一节公开课,对每个孩子小时候熟悉的“算24点”进行了推广教学。“算24点”是从扑克中任意抽出四张(数字表示为1-13),运用加、减、乘、除及括号的方法使结果成为24,每张牌只能用一次。有人已经证明一副牌(52张)中,任意抽取4张可有1820种不同组合,其中有458个牌组算不出24点。今天我们来进行一些推广。可以运用数学中的任意符号,真正是用数学来计算24点。1.课前热身,进行“24点大比拼”游戏活动,第一组:1,2,3,4-----:第二组:2,3,4,5------:4×(5+3-2)=24;第三组:3,4,5,6--
6、----:6×(5+3-4)=24;此题正是2006年上海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题目摘录中的第15题:用3、4、5、6算24点。第四组:5,6,7,8-----:(5+7)×(8-6)=24;2.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1,1,1,1能算24点吗?并提出自己命名的“诺贝尔猜想”:0,0,0,0能算24点吗?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产生学习“障碍”。3.规定教学:学习一种数学知识的定义高中课本中,有一种定义:阶乘(!)的定义:0!=1,1!=1;2!=2×1=2;3!=3×2×1=6;……当阶乘与乘法同时出现时,先算阶乘,再算乘号。根据上面的材料,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7、(1)计算4!与4×3!的值,之间有何关系?(2)计算5!与5×4!的值,之间有何关系?(3)由(1)、(2)总结出一般的规律(用含一个字母表示,下同),并给予证明。(4)计算5!-4!及4×4!的值,之间有何关系?(5)计算6!-5!及5×5!的值,之间有何关系?(6)由(4)、(5)总结出一般的规律,并给予证明。(7)你能计算出“四个1”组成的24点吗?“四个0”?通过第(1)小问,引出,给学生为第(7)小问做好铺垫,在第(2)小问到第(6)小问进行一个性质的学习,即,给学生一些阶乘的应用,而第(7)问对课题的学习进行呼应,得到的结果为(1+1+1+1)!=
8、24和(0!+0!+0!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