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392227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09
《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决定着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通过教与学的关系阐述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可以从两方面观察:一看授课过程是否有较强的逻辑性,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二看学生是否有持续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喜欢以兴趣为出发点,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与习惯去思考问题,所以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好物理至关重要的一步。 当前大多数教师有意无意地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淡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忽视
2、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针对当前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是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成为初中物理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一、立足概念,弄清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5 对于初中物理问题,不管问题背景如何变化,如何复杂,都离不开定义和概念,就像电学离不开欧姆定律,力学离不开牛顿定律一样,只要概念弄清楚,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会立竿见影;每位教师都知道定义和概念的重要,可是如何让学生不要背又很容易地记住呢?以往都很少思考,没有将这些定义和概念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只强调重要性,要求学生背、记或默写等,长此以往就造成学生觉得学习
3、物理概念枯燥无味,产生厌学情绪。此时物理就没有魅力了。如何做到事半功倍,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弄清这些定义和概念的逻辑关系。 (1)有些物理的概念,如有计算式的概念大部分都是有这四个环节组成的:①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②概念的文字叙述;③公式的表达式;④物理量的单位。这四个环节应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只要知道其中一项,就能够将其它三项叙述出来。要是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物理不难,挺容易的。比如初中物理的这些概念:速度ν=s/t、压强P=F/S、机械功W=FS、功率P=W/t、密度ρ=m/v、比热容C=Q/(mΔt)、
4、电功W=UIt、电功率P=W/t=UI、电流I=Q/t等都有这些特点。下面以比热容为例来说明:有关热量计算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教学中在求热量时都是直接给出Q=cmΔt,表面上学生也都会熟练地运用这公式进行计算,可是在考试中,比热容定义时却又经常错,原因何在?原来是我们老师在讲该定义时没有将比热容的概念讲清楚,或者说学生对该概念没有形成逻辑思路,学生对为什么要引入此概念一知半解,不知道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的吸、放热本领,Q=cmΔt这公式实际是从c=Q/(mΔt)推导出来的,公式是由概念的文字表达(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
5、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中来,所以比热容的单位是J/(kg℃)。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这样的逻辑思路,那么我们的同学在计算中就不会将单位写错,公式就不会记不住了,在解释有关“内陆地区昼夜温差大的原因”类似问题时就会迎刃而解。5 (2)有些物理定义没有计算式,但理解较抽象,主要通过判断形式来考学生的思维能力,就需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通过文字、举例等手段,变抽象为具体。如机械运动的相对性、摩擦力等。比如对于判断摩擦力方向的问题,是学生经常出错的地方乃至到高中都依然是大问题,其实这主要是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没有将
6、摩擦力概念的逻辑关系建立起来,而造成后面的这些问题。“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他们表面上产生一种阻碍这种相对运动的力。”这句话不是学生会不会背,抄几遍就能解决的,我们教师要说明:摩擦力发生在物体相互接触时而且只是发生在物体接触的表面上;要发生说明还没有发生是静摩擦力;已经发生说明是滑动摩擦力;阻碍说明是方向相反,跟相对运动相反;相对运动是在这两个接触的物体之间,一个是被研究的物体,另一个是参照物。所以如果能够将这些内容展开讲清楚,并结合实例,将抽象变为具体,那么对于有关判断摩擦力方向和利用二力平
7、衡求力的大小的问题,乃至高中的力学学习都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3)有些定律,平时公式计算用得很多,以致造成原来的概念都忘了,比如阿基米德定律的计算F浮=ρ液gv排学生都记得很牢,可是真正的阿基米德定律叙述不出来,公式表达式也不会(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F浮=G排)。再如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可是在实际的题目中经常运用它的变形公式R=U/I进行计算,学生对R=U/I的认识就模糊了,以致认为欧姆定律的内容是R=U/I这些都要在建立概念之
8、时加以重视,搞清各物理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且还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练习中加以强调。 二、强化动手,努力创造探究活动 科学探究能较好地改变偏重于记忆,立足于理解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逐步形成一种对知识过程的主动探索,并重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模式。5 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个思维再创造过程,这种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