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

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

ID:37719875

大小:20.9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_第1页
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_第2页
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_第3页
资源描述:

《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 廖实》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前课中课后要素四一、课前反思课前反思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最近发展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学生学习规律等)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具体有:1、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往往都在沿袭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当然,这些方法有它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它却有着某些不足,需要我们改进。所以我们在

2、课前进行反思,首先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是否以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指导,这样才能作到扬长避短。  2、是否创造性地处理教材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重要资源,而不是唯一的资源;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的思维方式,特别是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所以我们应该通过课前反思使自己成为教材的创造者,才能全面盘活教育资源,全方位优化教学资讯,在开放的、多样化的教育情境中促进学生发展。3、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利于本课教学的教与学的材料。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

3、,我通过网络,回忆小时候的游戏等找到了竹蜻蜓、粉笔上系绳子,并让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圆形的物体。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时,进行了课前反思。认为:圆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圆的特征,圆心、直径、半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针对此教学内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使学生产生深入认识圆的愿望;2.通过教师讲解,学生操作、测量,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中半径与直径的特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并能画规定大小的圆;3.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圆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4.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学习的目

4、的在于应用的思想。《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实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因此本课教学我从学生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等学生所熟悉的交通工具入手,引出本课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实验使学生感受到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具有优越的特性,激发学生探究圆的兴趣,为学习、研究圆奠定了基础。本课教学内容很丰富,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较多,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1.知道圆各部分名称与关系2.学会画圆。教学难

5、点是:画出规定条件的圆。为了达到知识与能力的双赢效果,首先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发现了圆心,认识了半径、直径,又通过“画”、“折”发现了圆中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接着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得知同一个圆内直径相等、半径也相等。在学习完圆的初步知识后,又回到“自行车的车轮为什么是圆的”情景中进一步应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问题。在设计教学方法时,我尽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新知,从而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用圆规画圆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但能够画出规定条件的圆还是有难度的。把画圆放在了学习完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圆的特性之后来完成。使教学环

6、节更加清晰,便于学生掌握。二、课中反思课中反思,是一种难度较高的瞬间反思。它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时时处于高度紧张活跃的状态,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思考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师生或生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教学行为是否得当等等问题,并积极思考如何利用课上资源改变原有的教学设计进程,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与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高质。如:在教学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让学生学会数100以内的数时,备课时我设计了学生个别数这一环节,但是在教学时发现个别学生数数,其余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情况,在教学中

7、我改变了学习方法,采用了“开火车数0—20”,男、女分组数21—40、41—60,集体数81—100,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堂学习的气氛也相当地活跃。又如:在圆的认识这节课中,在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让学生填空在同一圆中,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或1/2时,发现学生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我采用了用具体数字代入算一算再得出结论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解决了课堂中的问题。三、课后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在上完课后思考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存在那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有哪些方面作的比较成功或

8、对今后的教学有帮助、有启发,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同时,也应该坚持“阶段思效”,即对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