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点阳光更灿烂

给点阳光更灿烂

ID:37709830

大小:2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9

给点阳光更灿烂_第1页
给点阳光更灿烂_第2页
给点阳光更灿烂_第3页
资源描述:

《给点阳光更灿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给点阳光更灿烂    一、问题的提出优等生是老师心目中的明珠,是充满希望的星星,他们倍受老师的瞩目与关怀,时时感受老师的恩泽雨露,因此越发光亮耀眼。既没有傲人的成绩也没有出色表现的中等生,往往容易被老师遗忘。 所谓“中等生”,指在知识、能力、品格等要素以及要素的融合方面没有结构性缺陷,智力、潜力等尚没有完全得到开发,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学习心理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瑕疵,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能力尚可或发展不均衡,进取意识稍欠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的群体。中等生是后进

2、生的预备队,是优等生的后备军,在班级中人数较多,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加强对中等生的引导,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大事。二、成因探究 应试教育的影响。诚然,在当前还没有淡化分数概念的教育环境中,部分老师认为抓“优等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而优秀率和及格率在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于是就产生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教学理念,但

3、往往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学生自身的因素。一部分中等生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另一部分中等生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反映较慢,理解能力较差,,但学习踏实努力。 家庭教育的误区。一部分家长目光总是盯在孩子的文化成绩上,喜欢拿班级里的优秀生跟自己的孩子比较,久而久之,中等生自己就扣上了“我真的不如别人”的帽子,影响其潜能发挥和健康成长。三、策略

4、探索 1、多关注中等生“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在三好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给差生耐心地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假如我也可以坐在老师旁边,老师能单独给我讲讲什么,哪怕是轻轻地问一声:‘你哪儿不会?’那时我一定会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假如我是一个差生》。可见中等生是非常渴望让老师关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知道平静的水只要有风,也会出现美丽的涟漪;不平凡的人,

5、不都是从平凡的人当中培养出来的吗?中等生本身有很多的优点,只是我们的眼神往往被优等生的“优”和后进生的“差”给填满了。如果教师能深刻认识到“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及时对中等生加以关注。课堂上哪怕是用一个眼神,使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时时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与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功课。 2、立足中等生实际。 形成中等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又有主观和客观因素。针对思想基础较好但能力有限

6、,想上进又上不去的中等生,要经常让他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针对缺乏远大理想,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的中等生,要想方设法打破他们“甘居中游”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给他们拔高要求,形成思想压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愿望,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意志;针对思想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中等生,要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能够约束自己,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要帮助他们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3、积极鼓励和评

7、价中等生 从社会整体上看现状,尖端人才与社会低能者毕竟是极为少数,更多的是普通者创造的财富。教育者应当用整体的眼光看社会,用全局的眼光看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合理采用“进步性评价”,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我班的唐家宜,平时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都可以,只是胆子较小,不喜欢举手发言,不善于交往。有一次,她主动举手发言,虽然回答问题的声音还是很小。但我还是用鼓励地话语告诉她:“你真棒

8、,如果声音能大声点,那就更棒了!”这一天,我发现她上课特别专心,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加强家校联系 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家访。家访可以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的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同时要提醒家长运用正确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