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87052
大小:566.1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9-05-28
《《NMR碳谱》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13C核磁共振谱定义:13C同位素在强磁场下对电磁波的吸收规律被称为13CNMR。用途:13CNMR是研究有机分子骨架结构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13CNMR需要与1HNMR配合对照应用。第一节:13CNMR的特点:化学位移范围大(0~220ppm),区分度高(基本上为线谱),化学位移几乎没有重合现象发生。由于采用宽带全去耦技术,很少发生耦合分裂,自旋耦合信息通过其他方法提供。由于overhauser信号增强效应,积分信息已经没有意义。13CNMR的实验方法灵敏度低,这是因为其磁旋比小,元素天然丰度低的缘故,需要采用叠代方法提高灵敏度(PFT技术),采用
2、锁场技术稳定频率。溶剂的选择:除了重水之外,其他溶剂均含有碳元素,需要特别注意溶剂吸收的干扰。标准物质:TMS,CS2,其他溶剂峰等。第二节:13CNMR的实验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1.解决灵敏度太低问题2.解决异核耦合干扰问题3.解决耦合信息提供问题4.解决迭代技术锁场问题一、提高13CNMR灵敏度的方法13CNMR的灵敏度通常只有氢谱的1/5800,(13C丰度1/C3=1.1%1/64=1/5800)1.提高磁场强度B02.增加样品的浓度或体积,n提高。3.降低测试温度,T下降。4.采用叠代累加技术*,S/N=n1/2。5.采用脉冲傅立叶变换技术
3、PFT*。脉冲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技术PFT-NMR采用脉冲射频技术代替连续波技术,调整脉冲宽度,脉冲间隔时间,满足各类核同时发生吸收跃迁。得到核自由弛豫衰减时域函数信号FID。FID时域信号经过计算机傅立叶变换技术转换成频域函数信号,即常规NMR图。PFT-NMR技术的特点:操作时间短,灵敏度高,可以获得连续谱技术无法获得的结构信息(多维NMR)。二、13CNMR的去耦方法1.一般不存在13C-13C耦合,只有13C-1H耦合;其中1J非常大,在125(CH4),157(CH2=CH2),249(CH=CH)之间。会严重影响图谱的解析。2.宽带去耦技术:用
4、一涵盖所有氢核的宽带频率照射,将所有13C-1H耦合去除;由于overhauser信号增强效应的无规律性,峰高已经不与核的数目定量成正比。3.偏共振去耦技术:是一种部分去耦技术,目的是降低耦合常数,获得与碳直接相连氢核的数目信息,效果与DEPT技术相同。4.选择性去耦技术:准确照射某一氢核,去除与其相连碳核的能级分裂。5.门控去耦技术:控制去耦时间的一种方法,有发射门控和接受门控两种,目的是消除overhauser效应,获得碳核的定量数据(峰高与碳核数目成正比)。宽带、偏共振、选择性去耦效果图宽带去耦效果对比效果:消除1H-13C之间的耦合,简化图谱,提高
5、灵敏度办法:在全部1H共振范围内施加强去耦信号偏共振去耦效果图(a)未去耦,(b)宽带去耦,(c)偏共振去耦办法:在1H共振吸收频率一侧施加弱去耦信号效果:去除2J~4J耦合,保留1J耦合,获得碳属性信息,简化谱图选择性去耦效果图办法:选择特定1H共振频率施加弱去耦信号效果:去除与1H直接连接13C的耦合信息及临近偏去耦作用发射门控去耦(门控去耦),吸收门控去耦(反转门控去耦)发射门控方法:在共振信号脉冲之前施加去耦信号效果:同时保留增强作用和耦合信息。吸收(反转)门控去耦方法:在13C共振吸收时施加去耦信号效果:消除耦合信息,同时消除信号增强效应(保留峰
6、高与碳原子数目正比关系)。三.溶剂选择及锁频技术除了水之外,绝大部分溶剂都含有碳元素,且无法用同位素替代法消除(为什么?),因此溶剂峰的辨别非常重要。锁频技术是指在进行叠代累加过程中,将扫描频率锁定的方法,通常用已知溶剂峰吸收频率作为参考标准。四甲基硅烷仍然是最常用的化学位移参考标准,设定为零。CS2和溶剂峰也可以作为参考值。常见溶剂的化学位移溶剂种类质子溶剂氘代溶剂氯仿甲醇DMSO苯乙腈乙酸丙酮DMFCCl4CS277.249.940.9128.51.7,18.220.9,178.430.7,206.730.9,36.0,167.996.0192.876
7、.949.039.7128.01.3,18.220.0,178.429.8,206.530.1,35.2,167.7----胆固醇的13CNMR谱第三节:13CNMR的化学位移及其影响因素结论:电子激发能ΔE大,化学位移δ小;键级QAB大,化学位移δ大。连接电负性基团时,分子轨道收缩,r减小,化学位移δ增大。脂肪族化合物碳原子QAB的计算值化合物种类QABCH3-CH3CH2=CH2CH=CHCH2=C=CH200.44400.770键级和平均激发能对13CNMR化学位移的影响化合物类型杂化类型QABE(eV)δC(ppm)烷烃烯、芳烃炔叠烯酮sp3
8、sp2Spsp2sp200.400.80.4~10(σ-σ*)~8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