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44871
大小:338.41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7
《在风险社会中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_张康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东南学术》2011年第1期在风险社会中重塑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张康之张乾友摘要:工业社会因自我意识的生成而实现了自我与他人的分化,具有自我意识的个体在交往中建立起了由承认关系与竞争关系编织起来的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在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之中,自我处于中心地位,他人只是自我的工具,是自我用以实现其自在的路径。事实上,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结构化为一种中心-边缘结构了,并被复制到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建构之中,形成了社会治理的中心-边缘结构。在工业社会中,他人是自我的风险源,而自我通过中心-边缘结构又总是能够成功地把风险转嫁给他人,从
2、而维护自我的中心地位。然而,社会风险的增加却使中心-边缘结构的转嫁风险功能陷入了全面失效的局面,自我与他人也因此而被卷入了风险社会之中。风险社会的出现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提出了重塑的要求,要走出风险社会,我们需要寻找一种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共在结构。关键词:风险社会;承认竞争;中心-边缘结构;合作的共在中图分类号:C9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11)01-0070-12最近,美国出台了一项涉及数千亿美元的所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世界的恐慌。为什么美国要出台这样一项政策呢?为什么世界各
3、国对它的反应又是这般强烈?可能要从自我与他人的共在关系中去加以分析。我们知道,20世纪后期以来,人类社会再一次进入了转型期。每一次人类处于转型期的时候,都会呈现出风险迅速增长的局面,而这一次社会转型显得更加剧烈,危机事件的频繁发生标志着人类陷入了“全球风险社会”。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不论是自然的还是社会的危机,都以浩荡的声势席卷而来。所以,尽管对这场社会转型的走势仍然存在着争议,但就当前的情况而言,人们普遍认识到风险社会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在某种意义上,风险社会已经成了所有面向现实的理论研究首选的主题,
4、如果我们的思考不是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话,很难说会有什么时代意义。正如风险社会概念的提出者贝克所指出的,风险社会的出现是一个自反性的结果,它充分展现出了工业社会自身发展逻辑的悖论性质。作者简介:张康之,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乾友,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70《东南学术》2011年第1期就风险自身而言,作为一种社会建构,所有风险都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风险,所有风险最终也都是由人的活动所造成的风险。这也就意味着,所有风险都具有人际关系上的根源,只要我们能够找到这个根源并对它采取必要的行
5、动,风险就不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虽然在今天风险社会已经置人类社会于一个空前危险的境地,但从长期来看,它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次机遇,它迫使我们在风险之中去思考如何重塑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方案。如果我们能够对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进行重塑的话,就能够改变社会建构的方向,把建构了风险社会的进程扭转为走出风险社会的进程。一、承认、竞争与“中心—边缘”结构在认识一个社会的时候,我们通常需要关注彼此区别但又紧密相关的三个层面,即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所有的社会关系共同构成或者说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基本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进一步
6、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基本性质与存在形态。在这里,社会结构具有一种中介性的功能,社会关系的演变经由社会结构的变革而引起了社会形态的变迁。这就是社会演进的逻辑进程,自然发生的或者说原生性的社会变革所经历的都应当是这样一种进程。然而,这一逻辑进程并不具有历史的普遍性,从工业化的过程来看,非自然发生的或者说次生性的社会变革其实是更为常见的社会变革途径,这种途径通常不是通过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引起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的转变,而是通过对社会结构的变革去促使社会关系与社会形态的全面转型。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结构显然就不再是一个中介,而成
7、为社会形态转变的直接诱因了。由是观之,对于社会转型而言,社会结构的变革比社会关系的变化有着更为直接的意义。尽管一种社会结构在发生上必然是特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但一经建立,它便将相应的社会关系结构到了其中。因而,即使在一种社会关系尚未发育成熟的情况下,只要建立起了一定的结构,也就必然会从这种社会结构中迅速地生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并由此实现社会形态的总体转型。这一点对于身处变革时代的我们是有着重大的启示意义,它意味着社会变革的路径并不是唯一的,我们不必一定遵循社会形态的转型经由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渐次发生的路径,而是可以
8、在把握社会关系演变趋势的前提下通过对社会结构的自觉建构去促进新型社会关系的生长,进而推动社会形态的顺利转型。但是,我们也应看到,除了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与社会形态这三大方面以外,要想完整地把握一个社会,还离不开对一种被称为“时代精神”的认识。这是因为,如果不去认识时代精神方面的社会构成要素,也就无法真正理解社会与人的关系。以工业社会为例,如果不考虑自我意识这一工业社会的时代精神,就不可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