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

ID:37640814

大小:990.28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9-05-27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_第1页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_第2页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_第3页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_第4页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_第5页
资源描述:

《_乡神_的建构与重构_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专题研究#/乡神0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X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王东杰摘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文献多把会馆崇祀对象视作移民乡土认同的象征。透过这一集体性心理表象,可以发现移民的原乡认同在很大程度上是随着移居地/五方杂处0的格局明确化的,以原籍为标志的族群身份与对新家乡的认同并不截然对立,而是纠缠在一起。/乡神0一方面被视作移民原乡认同的象征,另一方面又常被赋予超地域性内涵,从而容纳了新认同。这些情况表明,/乡神0崇拜作为移民地域认同的象征既是被/建构0的,又可以被一套新的叙述所/解构0与/重构0。关键词:乡神移民会馆地域认同四川会馆是明清时代常见的同乡组织,遍布通都大邑,在移民

2、地区尤引人注目。民国5大足县志6说:/吾国人民向无团体。清初移民实川,于是同籍客民联络醵资,奉其原籍地方通祀之神,或名曰庙,或名曰宫,或名曰祠,通称会馆。是为团体之始0。¹四川民间团体显然不自清代移民会馆始,但这段话从侧面反映了会馆在清代四川这样一个/移民社会0(此处只是概言之,四川不同地方的情况其实不尽相同)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自清代中叶到民国时期,会馆已成为四川各地方志中必不可少的一项记录内容,即是这一现象的反映。其中如光绪5广安州志6在谈到当地场镇时云,其/大者,祠庙鼎峙,会馆林立0,显然是把会馆视为地方的标志性景观。º嘉庆时期,一位宦游四川的楚人徐陈谟曾云:/天下郡邑之有会馆,其始皆由

3、同乡共里之人,或游宦于其地,或商贩于其区,醵金以为公廨,因得与岁时会议,有故商筹,以联桑梓之情,而使寄寓异地者,均不致有孤零之叹。其意良厚也。0»身在异乡为异客,不论是宦游还是移居,都不免孤零之感,而会馆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归属感。这在当时已为人广泛关注,民国以来更成为学术界研究相关问题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近年来,已有学者对于清代四川会馆的X本文的初稿先后承罗志田、段玉明、刘长东、黄国信、韦兵等先生的指点,谭红女士、刘复生教授、陈默先生帮助提供了部分资料。两位匿名评审人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使笔者有机会再次反思自己的观点,在此一并致谢。文章中存在的问题,仍由本人负责。¹民国5重修大足县志6卷

4、25方舆下#团体6,第8页a。º光绪5广安州新志6卷95乡镇志6,第1页a。»徐陈谟:5重修禹王宫碑记6,民国5宣汉县志6卷35祠祀6,第30页a。#98#/乡神0的建构与重构:方志所见清代四川地区移民会馆崇祀中的地域认同名称、分布、修建、日常活动、财政支持及崇祀对象等基本情况做了梳理。不少研究更注意到,会馆既是移民强烈/原乡感情0(strongsenseofplaceoforigin)的产物,也增强了这种感情。因此,它在客观上不利于移民群体的融合。¹但也有学者指出,会馆为人们的跨地区流动提供了方便,清代四川移民会馆在地方公共管理方面的合作,特别是对不同原籍的民众关系的协调,也促进了移居地的

5、地方社会整合。º注意到会馆既维续移民原乡情感又参与新社会构建的双重性质,无疑深化了学界对此问题的认知。不过,既存研究的注意力主要还是集中在社会活动方面。事实上,会馆在时人心目中不仅仅是一个同乡联谊组织,还是同籍移民的信仰组织。民国5富顺县志6谓:/蜀民多侨籍,久犹怀其故土,往往醵为公产,建为庙会,各祀其乡之神望,有若其地名宦乡贤0。»民国5灌县志6也说:/县多客籍人,怀故土而会馆以兴。彼各祀其乡之闻人,使有统摄,于以坚团结而通情谊,亦人群之组织也。0¼在方志中,会馆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列入/祠庙0、/寺观0、/坛庙0、/祠祀0等门类中;其中不少对会馆一般性的联谊活动并未着墨,却无一不注意到其崇祀

6、活动。但既存研究对这一在当时社会中备受瞩目的现象反而关注不足。½另一方面,各种材料几乎异口同声地指出,会馆所祀乃一地的/乡神0或乡贤,显然把会馆崇祀对象视作了移民乡土认同的象征。那么,就此而言,人们是如何界定自己的地域身份的?他们是否认为自己是/四川人0,又如何处理原乡与移居地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很难有一标准答案。不过,透过会馆崇祀这一集体性心理的表象,我们仍可做一大致的把握。¾¹关于近年来中国会馆史的研究情况,参考冯筱才:5中国大陆最近之会馆史研究6,5近代中国史研究通讯6第30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第90)108页。有关清代四川移民会馆的专门研究,见RobertEricEntenman

7、n,MigrationandSettlementinSichuan,164421796,Ph.D.Thesis,HarvardUniversity,1982;王笛:5走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0)6,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第559)565页;刘正刚:5清代四川的广东移民会馆6,5清史研究61991年第4期及5清代四川南华宫的社会活动6,5暨南学报61997年第4期;蓝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