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

ID:37632681

大小:41.7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6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_第1页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_第2页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_第3页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_第4页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_第5页
资源描述:

《 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学生姓名骆鹏学院法政学院专业法学班级2013级(3)班学号13123321指导教师成云卿2017年6月2日目录诚信承诺书1毕业论文2-10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2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3(一)学界对“逃逸”本质的不同观点及评析3(二)“逃逸”的本质是遗弃4二、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结构5(一)“逃逸”应独立于交通肇事行为5(二)交通肇事逃逸是结合犯6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含义7(一)两个“逃逸”适用同一种解释7(二)“致人死亡”是交通肇事逃逸的加重构成8(三)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与遗弃罪、故意杀人罪的界限8四、指使“逃逸”行为的

2、界定9参考文献10开题报告表11中期检查表15答辩记录表16成绩评定表18诚信承诺书本人作为《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一文的作者,郑重承诺:一、本论文是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考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独立完成的,其中所引用的文献资料和相关数据,都是真实的,并均准确地标明其来源;除标明来源的内容以外,不包含他人已公开发表的作品内容、学术成果、学术观点和数据。二、我保证本论文中没有《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4号)规定的任何学位论文作假行为,若有违反,本人自愿接受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依据《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的任何处理,承担取消论文成绩、取消学位申请资格、交回并

3、注销学历学位证书、撤销学位等一切后果和法律责任。学生签名:骆鹏2017年6月2日10论交通肇事中的“逃逸”[摘要]“事后逃逸”与“逃逸致人死亡”中的两处“逃逸”,均应当理解为对交通运输事故中受害人的“遗弃”。“逃逸”并不是交通肇事罪的犯罪构成,交通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与遗弃罪的结合犯,“逃逸致人死亡”则是结合犯的结果加重犯。逃逸行为具有独立性,与交通肇事是两种不同的行为。指使逃逸行为仅发生在逃逸过程中,是指使逃逸,而不是指使交通肇事,确认其性质需根据逃逸行为构成的犯罪分别讨论。[关键词]交通肇事;逃逸;遗弃[Abstract]Aftertheescapeandthetwoesc

4、apeescapecausingdeath,shallbeunderstoodasthetransportationaccidentvictim'sabandonedescapeisnotatrafficaccidentcrimeconstitution,hit-and-runisthecombinationoftrafficoffencesandabandonmentcrimecrime,theescapecausingdeathIscombinedwiththeresultofcommittedcrimeofescapebehaviorofindependence,andt

5、rafficaccidentaretwodifferentbehaviorsLettingtheescapebehavioroccursonlyintheprocessofescape,confirmeditsnatureshouldbediscussedaccordingtoescapeactconstitutesacrime,respectively.[Keywords]Committrafficoffence;Escape;Abandon2000年11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就交通肇事罪的审理发布司法解释,其中第二条、第三条和第五条解释对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处出现的两个“逃逸

6、”情形进行了严密的阐述,主要解释内容可总结归纳为两点:第一,“逃逸”特指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第二,对“肇事后逃逸”的肇事程度达到一人死亡或三人重伤的程度。这便产生了疑问:首先,按照《解释》的规定,若肇事后因为其他原因而逃跑,则不成立交通肇事逃逸。或者说虽然肇事者没有实施逃逸行为,但其不作为是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交通肇事逃逸或因逃逸致人死亡都不成立。其次,依据《解释》的要求,“肇事后逃逸”情节中的“肇事”行为已经能够单独构成交通肇事罪,即肇事者需造成1人死亡或3人以上重伤并负事故的全部或主要责任而后逃逸或逃逸致人死亡的,才成立交通肇事逃逸或逃逸致人死亡,换言之若只造

7、成一人重伤逃逸而后致人死亡的,交通肇事逃逸或因逃逸致人死亡均不成立。有关“逃逸”的概念,学术界说法不一,本文就“逃逸”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10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一)学界对“逃逸”本质的不同观点及评析1.逃避法律追究说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对于“逃逸”的定义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责任而逃跑的行为,这一观点被称之为“逃避法律追究说”,该学说有一定的优点:(1)只有适用逃避法律追究说,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身份才是确定的。如果按照其他观点,如不履行救助义务说,肇事现场经过的人都有可能成为救助者,“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