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

ID:37618605

大小:427.4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6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_第1页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_第2页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_第3页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_第4页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花丹的研究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http://www.paper.edu.cn1白花丹的研究进展刘丽敏,刘华钢,杨斌,黄慧学,梁秋云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21)E-mail:hgliu@263.net摘要:本文对传统中药白花丹的主要有效成分、药理活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认为白花丹在癌症治疗、抗肝纤维化等方面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开发利用价值。关键词:白花丹,药理活性,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282.71白花丹(PlumbagoZeylanicaL)属蓝雪科蓝雪属,又名白雪花、白皂药、山波苓、一见消、乌面马、火灵丹、假茉莉、猛

2、老虎、白花岩陀等。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和我国华南地区,资源丰富。味辛苦,性温,微毒,全株供药用。民间用于痛经活络、风湿骨痛、骨质增生、跌打损伤、[1,2]痈症肿毒及肝脾肿大,并治皮肤搔痒、牛皮癣以及慢性气管炎等症。以白花丹为主药或辅药的药方很多,在临床应用上都取得了较好疗效。本文就国内外对白花丹的植物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研究进行综述,为白花丹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1.植物学研究白花丹入药首载于《生草药性备要》,为多年蔓生亚灌木状草本,高2~3米。茎圆柱形,光滑无毛,有棱槽,绿色。基部木质,分枝多。单叶互生;叶片卵圆

3、形至卵状椭圆形,长4.0~10cm,宽1.5~5.0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渐窄成短柄;叶柄基部扩大而抱茎。穗状花序顶生或腋生,花序轴有腺体;花萼管状,长约1cm,具5棱,密被腺毛,有粘性。花冠白色或略淡蓝色,高脚碟状,先端5裂,扩展;管狭而长,长约2cm。雄蕊5,与花冠裂片对生;花柱合生,无毛。蒴果膜[3]质,盖裂。花期7~10月,果期9~11月。白花丹野生于山谷、村边、阴湿灌丛中,亦有栽培。白花丹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在全光照或荫蔽度在70%以下生长良好。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土壤深厚、肥沃、含腐植质高、疏松、粘性

4、大的土壤比较好。种子繁殖1~3月播种较好,约15~25日出苗。无性繁殖4~6月扦插较好,[4]8日开始长根发芽。全年均可采收,取根晒干或烘干,备用。鲜叶仅供外用。目前白花丹以中国[2]南部最多,多见于气候炎热的地区,有逐渐向中、北部蔓延生长的趋势。2.化学成分研究白花丹全草含白花丹酸(Plumbagicacid)、白花丹素(Plumbagin)、β--谷甾醇、香草酸(vanillicacid)、白花丹酚等;叶、根含白花丹素、5-羟基-2-甲基-1,3-氯矶松素(3-Cloroplumbagin)、3,3一双矶松素(3,3

5、-Biplumbagin)、4-萘醌氢化蓝雪甙(Hydroplumbagin)。根中还含有椭圆珀瑰树酮(Elliptinone),茅膏菜酮((Droserone),锡兰雪花酮(Zeylinone),异锡兰雪花酮(Isozeylonone),白雪花酮(Chitranone)。尚含有氨基酸、有机酸、蛋白酶、蔗糖酶、葡萄糖、果糖等。最近,台湾学者Lin[5]等再次从白花丹正丁醇活性部位分离得到白花丹酸及其葡萄糖酯,从乙酸乙酯活性部位分离得到五种萘醌和五种香豆素,其中白花丹素(Plumbagin)是白花丹的主要活性成分,异名为兰

6、雪醌、白花丹精、白花丹醌、矶松素、紫雪花精等,分子式为CllH8O3,分子量188.19,化学名5-羟基-2-甲基-1,[6,7]4-萘醌。白花丹素还存在于白花丹科植物紫雪花全草及七星箭根中。文献记载用薄层色谱及紫1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联合资助项目(广西特有药用植物作用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研究,编号30460153)资助。-1-http://www.paper.edu.cn外吸收光谱鉴定法对广西、云南产的药材及进口药材做了比较研究,结果无差异。主要成分白花丹[8]素的含量国产品高于进口品,在全草中根部的含量最

7、高,高出地上部分10倍以上。3.药理作用研究3.1杀虫白花丹对棉红蝽、家蝇、五带淡色库蚊等昆虫有不同程度的生物活性,白花丹素还可抑制捻转血矛线虫第一阶段幼虫的活动力和生存力,ED50为1µg/ml。高浓度时对猪蛔虫幼虫可致死。研[9-12]。究认为白花丹可抑制蜕皮甾酮和昆虫几丁质的合成,干扰昆虫的神经内分泌系统3.2杀螨韩建勇研究了白花丹根提取物对柑桔全爪螨的杀螨活性,发现其具有优良的杀螨、杀卵和产卵抑制活性。白花丹根石油醚萃取物的12、24h杀螨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2.52、2.12mg/ml,产卵半数抑制浓

8、度(ODC50)分别为1.39、1.52mg/ml,杀卵LC50为1.04mg/ml。不同溶剂展开系统薄层层析和GC—MS结果表明,该植物中的杀螨活性主要成分为白花丹素,是一个很好的杀螨先[13]导化合物。其毒理机制和结构活性关系有待进一步探讨。3.3抗微生物作用3.3.1抑菌作用:白花丹花、茎和叶水浸剂或乙醇提取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