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15836
大小:155.1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5-26
《教育学考试重点归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外部客观存在的2教育问题被人感知�引起人们思考未达成一定结论的3教育规律教育与社会其他方面的联系�教育本身各构成要素之间的联系教育学的性质�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具有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的双重属性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总结教育经验来认识教育变化发展规律�以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学事业的发展。教育学的产生及发展�一、萌芽阶段1.孔子《论语》伟大的教育思想家和实践家探讨人的本性“性相近�习相远”说明人有改变的可能有受教育的必要平民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培养“君子”“贤人”学习科目�诗书
2、礼易乐春秋教育原则�因材施教开创中国启发式教育先河�不奋不启�不悱不发强调学思行相结合2.《学记》�战国后期�中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提出了许多丰富的教育方法和本质规律西方1.古希腊苏格拉底《回忆录》“产婆术”开创启发式教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第一个提出教育要适合人的天性发展最早提出按年龄划分教育阶段�并要求不同阶段的内容方式不同强调人的道德习惯的培养2.古罗马公元一世纪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古代西方第一部教育学专著二、形成阶段1.�英国�培根1623年�首次在科学分类中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2.�捷克�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1632年《大教学
3、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教育学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教育是把一切只是传授给一切人类的艺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了班级授课制3�德国�康德1776年�科尼斯堡大学4�德国�赫尔巴特“科学教育学之父”1806年《普通教育学》第一部真正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完全独立第一个明确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提出要在伦理学的基础上建立道德教育理论要把教育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子教学的教育性原则教学阶段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英�洛克《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甚是教育”的思想�法�卢梭《爱弥尔》表现“自然主义教育
4、”思想�英�赛宾塞《教育论》三、发展阶段1.多样化发展形成了不同的教育流派Ⅰ、传统教育学派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Ⅱ、实用主义教学派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及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Ⅲ、社会主义教学派凯洛夫《教育学》第一本社会主义教育学加里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Ⅳ、中国蔡元培《对教育方针之我见》“五育并举”杨贤江《新教育大纲》中国第一部用马克思理论来研究中国教育实践的书陶行知“平民教育”生活教育教学合一2.深化发展探讨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人的生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Ⅰ、�美�布鲁纳《教育过程》“结构课程论”
5、“发现学习法”Ⅱ、�苏联�赞科夫《教育与发展》“发展教学论”学习教育学的重要意义�1.有助于提高教育认识水平�形成科学教育观念2.有助于增强自身教育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奠定教育科研基础�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学习教育学的基本要求�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2.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3.古为今用�洋为中用4.坚持学习创新结合教育的涵义�1.日常用法2.词源《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3.定义�广义�指一切通过传递社会经验来影响人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狭义�学校教育�指由专门机构和经过训练的专职人员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6、�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施加系统影响�以促进其身心发生预期变化的社会活动。教育的本质—培养人�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3.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经验传递形式4.教育是以影响人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教育形态�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教育主体目的内容途经方法教育环境教育的主要形态�1.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正规�、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有专门机构专职人员及其完善的教育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以近代学校丑系统的出现为标志2.家庭教育3.农业社会教育、工业社会教育、信息社会教育教育的产生�1�神话起源说2�
7、生物起源说动物的本能活动3�心里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4�劳动起源说生产劳动的需要与个体发展的需要教育的发展�(1)原始社会教育1.教育直接为生产劳动服务2.教育在生产活动中进行3.教育内容和手段极为简单4.教育平等�没有阶级性(2)古代社会教育1.学校教育的产生与发展2.森严的阶级性和等级性3.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对立4.个别施教的教学形式5.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6.严厉粗暴的教学手段(3)现代社会教育1.教育日益普及2.教育与生产劳动联系日紧3.教育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新世纪教育展望�1.教育事业社会化2.个人教育终身化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