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11674
大小:54.71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9-05-26
《导学化教学的策略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由教案转向导学案教学的缘由1、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从教师的教出发,并提供了比较明确的可操作程序,教师只要有教材和教参,就能依样操作。其结果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知识以外的素质的培养,学生接受过程是被动的,致使在教学中“教师只管讲,任由学生听”,“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教学状况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2、从目前教学的实际看,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提出问题、共同分析问题、共同解决问题的阵地,
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参与课堂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应是新课程中课堂教学改革达到的目标。3、按照新课程要求,我们把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定位在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科学精神,形成科学态度,学会科学方法,逐步形成适应学习化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能力的层次。二、“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能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导学案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解答了班额大、学生差距明显的教学难题,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设计学案的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基础和
3、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引领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的自学提纲,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状况在不同的速度、不同的目标要求下展开自己的独特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各有所得,全面发展的目的。 2、充分体现了师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导学案教学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体现在了学案导学和巡查指导上,教师从传统的知识讲解中解放了出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则体现在了沿着学案引领的具体自学过程中,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充足的自学时间和空间,真正成为认知知识、理解知识、感悟知识、体验获取知识乐趣的第一主人。 3、充分发挥了
4、集体智慧,体现了集体备课的作用。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要求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在备课环节上花大工夫,下大力气。各备课组要明确分工,每周指定一名主讲教师,提出主讲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确立、教学环节的设想等),其他教师在集体备课期间提出教学疑问,全组讨论解决共性问题,研究制定出学生课下预习的内容,课堂讨论的内容、课堂动手实践内容及课后反思内容。三、“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导学案”课堂教学模式主要由“明确目标→前置自学→展示交流→合作探究→达标拓展”五个环节构成,教师围绕学生的活动,相应
5、地做好明确目标、问题助学、诊断指导、点拨提升、总结评价五方面的工作。1、明确目标。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准备阶段,事先把新的学习内容,按照其在单元或整册书的地位、作用,根据学生的认知起点,制定相应的科学的学习的目标,明确目标展示于“导学案”上。上课伊始,教师指导学生参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带着明确的目的有任务地参与课堂学习。2、前置自学。⑴前置自学一般要在课上进行,学生依照“导学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问题,同时生成整理新问题。自学中,学生能解决的问题自己解决,自己能归
6、纳的规律自己归纳,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合作小组内讨论寻求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圈点标记深入钻研,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教师指导自学,同时根据掌握的自学情况进行二次备课。⑵前置自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有三个:一是通过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完全能解决的问题,培养自主学习习惯、能力;二是为课堂上的展示做充分准备;三是为教师下一步的引导点拨提供起点。 3、展示交流。⑴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情况在教师的组织下展示交流自主学习成果。一般问题的展示交流有两个层次,组内展示和组间展示。知识性、基础性的问题可以在组内展示、互相评价,稍难的问题在小组内展示后整理出小组的意见在班内展
7、示交流。自主学习任务展示的时机要跟教学的流程相和谐,要恰如其分的贴着教学目标的落实来展示,不能为展示交流而展示交流,为活动而活动。教师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情况确定“讲”与“不讲”的黄金分割点,以便及时进行点拨。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学生之间互相帮助能学会的,都不需要讲。所谓的“讲”,实际上就是一种有效点拨,择机指导。 ⑵展示交流环节是课堂非常有生命力的一个环节,它至少有这样几方面的效益:一是展示交流促进了前置自学。要想展示精彩,必须深入自学。先自学后展示能有效地启动学生进一步求知的内因,从而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学
8、得更积极、更主动、更有效,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二是两个层次的展示交流保证了学生参与的广度,使更多的学生拥有机会受到关注。三是展示交流生成了新的课程资源。学生个体拥有的信息是一种潜在的力量,而信息的交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