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604900
大小:6.39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05-13
《孔子美学思想要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先秦美学思想研究孔子美学思想要义第一节富有真性情的圣者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悲情第二节“仁”与“美”:开启“仁”境的孔子美学思想第三节孔子的审美教育思想部分参考文献1、荆门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社,1998年版。2、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战国楚竹书》(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3、四部要籍注疏丛刊《论语》(全三册),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版。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5、[清]刘宝楠,《论语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6、[清]程树德,《论语集释》,北京:
2、中华书局,1990年版。7、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版。8、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9、黄克剑,《<论语>解读》,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10、黄克剑,《由“命”而“道”——先秦诸子十讲》,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版。11、邓承奇,《孔子与中国美学》,济南:齐鲁书社,1995年版。12、文幸福,《孔子诗学研究》,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年版。13、陈桐生,《<孔子诗论>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14、刘信芳,《孔子诗论述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5、
3、[日]今道友信,《东方的美学》,北京:三联书店,1991年版。16、[美]安乐哲、罗思文,《<论语>的哲学诠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17、[美]郝大维、安乐哲,《通过孔子而思》,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18、[美]芬莱格特,《孔子:即凡而圣》,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19、[德]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唐吴道子《孔子行教像》第一节富有真性情的圣者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生悲情一、“人之生也直”:孔子是一位真性情者二、“人能弘道”:孔子是一位格调高卓的圣者三、“知其不可
4、而为之”的人生悲情一、“人之生也直”:孔子是一位真性情者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论语•雍也》)罔:与“直”相对而称,意为不直,不诚。宋儒程颢本汉经学家郑玄注曰:“生理本直。罔,不直也。而亦生者,幸而免尔。”(见朱熹:《四书集注·论语集注》卷三)汉经学家马融注云:“人之所以生于世而自终者,以其正直也。”(马融:《论语训说》)今从郑、程之说。《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译文:夫子说:“人的生性本直,那些不正直的人得以生存于世实在是一种侥幸——幸而被体现公意的直道所约束,得以免于由不直带来的祸患。”孔子与老子或曰:
5、“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直不匿怨,不伪]“大小多少,报怨以德。”(《老子》第六十三章)孔子与墨子孔子:“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墨子:“兼相爱,交相利。”(《墨子•兼爱中》)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推己及人,等差之爱]孔子与耶稣耶稣:5:38“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5:39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
6、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5:40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5:41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5:42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5:43“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5:44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圣经·新约·马太福音)孔子燕居“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论语·述而》)【注释】(1)燕居:闲居。(2)申申:和舒,舒展。(3)夭夭:和悦,和乐。【译文】夫子闲居在家的时候,举止很舒展,神色很和悦。孔子哭颜渊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7、!”(《论语•先进》)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论语•先进》)“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论语•雍也》)孔子与庄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外篇•至乐》)圣人有情无情论何晏以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其论甚精。钟会等述之。弼与不同,以为圣人茂于人者神明也,同于人者五情也。神明茂,故能体冲和
8、以通无;五情同,故不能无哀乐以应物。然则,圣人之情,应物而不累于物也。今以其无累,便谓不复应物,失之多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