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

ID:37588068

大小:210.25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05-12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_第1页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_第2页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_第3页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_第4页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营利组织的概念与兴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營利組織的概念與興起彭俊亨老師非營利組織興起之背景Salamon(1995)指出,一九七0年代至一九八0年代,非營利組織迅速擴展的原因如下:四大危機一、福利國家的危機(thecrisisofwelfarestate)二、發展的危機(thecrisisofdevelopment)三、環境危機(thecrisisofenvironment)四、社會主義的危機(thecrisisofsocialism)非營利組織興起之背景兩大革命一、通訊設施的革命(thecommunicationsrevolution)通訊革命增進人們的溝通與動

2、員能力,促成NPO大量產生。二、中產階級革命(thebourgeoisrevolution)經濟發展造就中產階級的出現;教育普及和知識的擴散。福利國家的危機*石油危機,經濟成長減緩,社福支出排擠生產資本與設備投資,導致經濟更惡化。*政府負擔超載,無法應付日益增加的任務,過度專業化與官僚化。*政府必須提供更多服務,財政赤字逐年增加*有人認為福利國家扼殺的人們的進取心,與促進經濟發展背道而馳。發展的危機一、不同區域與國家的發展落差及貧窮問題。二、協助自立(assistedself-reliance)或參與者發展途徑的觀點(part

3、icipatorydevelopment)善加運用當地住民的能力與熱忱,以協助落後國家的發展。三、NPO中立特性,超越政治色彩與國際界線,藉由參與途徑執行任務。環境危機一、開發中國家為求生存破壞環境,以求經濟發展。二、已開發國家的濫用資源,壓迫其他國家。三、生態行動主義(ecologicalactivism),動員民間力量與資源。社會主義的危機一、一九七0年代中期,共產制度的崩潰,社會主義國家的逐歩瓦解,中歐國家引進市場機制,試圖挽救國家經濟。例如匈牙利。二、對政府與制度的不信任,促使了NPO的發展。1988年,蘇維埃共同國解

4、体前一年,匈牙利境內已有超過6000志願組織及600個私人基金會。非營利組織的概念釐清不以追求利潤為目的,而從事公益活動的民間法人組織。多元的名詞出現,慈善部門(charitablesector)、志願部門(voluntarysector)、第三部門(thethirdsector)、影子政府(shadowstate)。非營利組織的定義國外學者的定義Salamon(1992:3-7),是民間的法人組織,以追求健康、教育、科學進歩、社會福利、促進多元價值等公共目的為主的組織,包括六項特性,說明如下:一、正式(formal)組織二、

5、民間(private)組織三、不從事盈餘(non-profitdistributing)分配四、自主管理(self-governing)五、從事志願服務(voluntary)六、公益屬性(philanthropic)非營利組織的定義介於公部門和企業部門之間不以營利為目的之組織。是一種以公共利益為目的,且有民間私人性質,獨立運作的正式組織結構,享有稅法上之優惠,然必須在政府部門法律規範的權力下運作,運用大眾捐款、自我生產的所得,以及政府部門的補助款,以傳送組織宗旨規定的服務,使社會上多數人得到協助。認識NPO非營利組織或非牟利機

6、構(Non-ProfitOrganization,NPO)是指不是為組織所有者營利為目的的組織,它的目標通常是支持或處理個人關心或者公眾關注的議題或事件,因此其所涉及的領域非常廣,從藝術、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學術、環保等等,分別擔任起彌補社會需求與政府供給間的落差。(維基百科)非營利組織的社會角色與功能一般在台灣提到非營利組織,主要可分為社團法人和財團法人兩種類型。※其角色與功能常見如下:一、開拓與創新二、改革與倡導三、價值維護四、服務提供NPO在台灣-- 三部門分工論與兩部門對立論第一部門--政府第二部門--企業第三部門

7、--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organizations,NGO),是立基於權力維持和鞏固的政府對比區別。非營利組織(non-profitorganizations,NPO)是與追求利潤而存在的企業對比分野。NPO在台灣的發展特色從民間社會對抗威權KMT黨國體制開始一、1945~1960年代,完全是「政治力」主宰的時代。二、1970年代,是「經濟力」興起的時代,民間企業的影響力始成形。三、1980年代,「社會力」的崛起。四、1990年代,進入從「兩部門對立」到「三部門分工」的階段。1980年代 台灣第三部門發

8、展的黃金時代現有的20,000社會團體和3,000個以上的基金會,有三分之二是在1980年代成立。第三部門向政府(第一部門)訴求自由、民主價值。向企業(訴求福利、平等價值)。社會抗爭運動崛起(消費者、反公害、生態保育、婦女、原住民、學生、宗教自由、反核、勞工、農民、弱勢福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