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

ID:37584452

大小:369.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9-05-12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_第1页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_第2页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_第3页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_第4页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临证思路与中医学方法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漫谈中医临床与研究过程中的思路、方法与技巧山东济宁市中医院内三科李宗强热烈欢送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2011届毕业生顺利毕业,预祝大家学有所成,万事顺心。李宗强山东济宁市中医院2011年7月主讲人李宗强的相关材料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山东中医药学会委员济宁市中医药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济宁市中医药癌症康复俱乐部学术带头人、常务理事伤寒论经方研究者和实践者中医“火神论”研究者相关问题1、中医学临床与科研过程中的思路2、中医学临床与科研过程中的方法3、中医学临床与科研过程中的技巧4、中医学下一步的发展展望一思路1、中医非常重视保护和利用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因势利

2、导,这个势,就是抗病的趋向,或汗,或吐,或下,或进食,或睡眠,等等。如果压制或替代机体的抗病能力,逆向而治,就是误治。2、光读书不实践,光临床而不观察总结,对中医均无济于事。学中医的过程,是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经验、积累经验的过程,所以,要有科研的头脑,每个案例都是科研课题。3、学真正的中医其实不难,难在选择,难在鉴别。换句话说,学中医关键是学眼光,学思路,学方法。没有挑剔的目光,没有科学的方法,没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学不到真正的中医的。用学文的方法,用信教的态度,用经商的手段,用理政的标准,均不能得到实实在在的能看病的中医。4、慢性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其

3、并发症;慢性病不可以导致人死亡,但慢性病的并发症可以导致人死亡;人没有一个是完全健康的,发病与不发病的关键在于正气的强弱、饮食的合理、情志的舒畅、生活起居的规律等;慢性病没有能完全治好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主症、调整机体免疫力、积极处理并发症;确保疾病治疗效果明显的前提是患者的心态、行为,其次才是医生的水平,再高明的医生,患者不按照其要求去做效果依然不很理想。5、中药方剂是中医学的瑰宝,认真领悟古人用方的思路与方法是学好、用好方剂的前提,而不是大力推崇“一方统百病”的中医学谬误。6、学中医要敢于实践、敢于探索,更重要的是敢于创新。7、方剂的配伍十分巧妙

4、,方剂的用量比例也很精妙,方剂的随证加减更有研究价值;只要辨证准确即可投以相应方剂,不会加减可以用原方,但是不可以“心不明了”的去加减运用。8、方剂运用经验需要随时随地的去总结,前人的经验只能代表前人,可以指导我们,只有自己细心去领会了才能变成自己的经验。9、中药方剂学的临床科研方向不是趋向于药理学研究和降低客观指标;而应该是首先重视“病的人”的主观感觉,然后再去追求客观的改变才是。10、中医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儿童抓起,只有培养一代具有传统观念、敢于探索的中医学科接班人,才能保得住中医国粹。方剂的记忆与理解、运用亦是培养一代新人的前提条件之一。从小认真背诵

5、《长沙方歌括》《汤头歌诀》;具有一定文化基础后再去研究方剂的精妙之处,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认真总结用方经验,再去深研中医学的经典理论,而能成就一番大事业二方法1、常规法根据中医学“四诊合参”的原则,详细而准确的掌握患者的证候资料并进行分析后,首先运用八纲辨证方法,分析病变的部位、证候的性质、邪正的消长、病情的浅深,再根据病情,辨明其属于内伤、外感何种范畴,选择适于外感或内伤疾病的辨证方法进一步分析之。当辨证已辨识清楚,就应按照中医理论拟出相应的治法及方药,这时的基本思维方式应该是以理立法,以法施治和调护,即理法方药贯通一致。2、抓主证法在临床辨证时

6、,许多医家重视抓主证。主证是指决定全局而占主导地位的征候。所以,主证是纲,纲举目张,选准并解决了主证,附属于主证的兼证、变证夹杂证也迎刃而解。当确定抓住了主证之后,就应当机立断,迅速以相应方药治之,如太阳病中风,但见汗出、发热、恶风,即可投以桂枝汤。3、试诊法试诊法又称之“探诊法”,明代医家张景岳《景岳全书,传宗录,论治篇》云;“探病之法,不可不知,如当局临证,或虚实有难明,寒热有难辨,或病在疑似之间,补泻之意未定时,即当先用此法”。即如果对病证一时辨识不清楚,可根据已获得的四诊资料,按拟诊病证进行试诊,又称“诊断性治疗”,先行投以药物、食物以探病,投石

7、问路,仔细观察疗效结果,再引进一步治疗,在试诊过程中,不断审证求因,对因施治,加减化裁,补偏救弊。4、演绎法疾病的发生发展一直是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无论外感、内伤,其临床证候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病势的进退而时刻变化着。由于脏腑之间有互为表里、生克乘侮的关系,而脏腑又与六经密不可分,不少经络病证,常常通过脏腑的病理变化反映出来,所以各脏腑、经络的疾病又是相互影响,互相传变的,而这种传变又多具有一定的规律和范围。演绎法就是要以脏腑经络先后脉证为纲,把握病理发展趋势,将疾病的治疗建立在脏腑、六经辨证的基础之中,并按疾病的传变规律,进行防治性治疗。5、辨病

8、论治辨病分为辨中医的病和辨西医的病。中医认为疾病的本质和属性,往往是通过“证”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