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

ID:37573711

大小:48.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5-25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_第1页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_第2页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_第3页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_第4页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茅家琦弘扬传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茅家琦:关于弘扬传统思想文化的两个问题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3日00:00:00       传统思想文化的精华——人文精神一、体现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两种主要精神   从理论价值、历史作用以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考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体现人文精神,另一部分体现反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包含哪些方面,学者谈得很多。列举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内涵,越具体越有遗漏。我个人认为可以原则地概括为两句话:尊重自己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和人生价值。   从中国历史上看,这种精神来源久远,集大成且有代表性的应是包含在孔子

2、、孟子与墨子学说中的精神。   孔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集中在“仁”与“恕”两个方面。“仁者人也”,对待自己,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即要像一个人的样子。“恕”是对待他人的要求。“恕”有两方面的内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消极方面;“己所欲,施于人”则是积极方面。“仁”与“恕”分开来说,“仁”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恕”是对待他人的要求,实际上两者又是紧密相联的。“恕”是“仁”的发展。“仁”、“爱人”成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由是孔子又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以提高人的道德与知识水平。孔子强调“学礼”,学术界多持批判态度。其实在孔子的言论中,“仁”与“礼”都有双向要求,并不是单向的,

3、体现了人文精神。孔子强调,“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都是双向的要求。柳诒徵在《中国文化史》中有精辟的分析,他说:“《春秋》之义,亦至难言。后世所执者仅得其半,而尤严于乱臣。若以《左传》凡例论,则君臣相对,《春秋》未尝不责无道之君。”   孟子思想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将“仁者爱人”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说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体现高度人文精神的话。   墨子思想中的人文精神集中表现在“兼爱”与“非攻”两个方面。先秦诸子其他学派中也多有人文精神的体现。道教与佛教教义中同样有人文精神的内容。秦汉以后众多思想家的著作中也有浓厚的人文精神。   

4、传统思想文化中又有极端的帝王专制与极端的追求升官发财和私利思想。这是一种反人文精神。   极端的帝王专制思想的代表人物应是韩非。这种反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反对“民本”,主张“君本”;二是反对“仁”、“仁政”,主张“严刑峻法”;三是反对对人进行道德与知识教育,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四是运用“法术势”追逐权力;五是宣扬人与人相互猜疑、鼓励告密和诬陷。   11秦始皇成为极端帝王专制思想政治家崇拜的偶像。上自陈胜、吴广、项羽、刘邦,下迄朱元璋、努尔哈赤、袁世凯,都是在极端专制帝王思想驱使下进行军事政治活动的。秦始皇出游,项羽见之曰:“彼可取而代之!”刘

5、邦见之曰:“大丈夫当如是也!”这是十分典型的例子。   自大臣以下迄一般官员士庶人等升官发财、追求私利的思想则十分深远。这种反人文精神在杨朱及纵横家的言行中有集中的表现。杨朱宣扬惟利是图,“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杨朱著述不传,但他的社会影响却很深远。《孟子》记:“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纵横家如苏秦、张仪、范睢、蔡经等,凭自己的口舌游说各国,目的就是为了私利——升官发财。《史记》中记载苏秦嫂嫂“前倨后恭”的故事具有典型意义。   在长期专制统治下,顶层的专制皇帝与各级追求升官发财的官员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结合起来。帝王思想膨胀,追求的是做秦始皇

6、式的皇帝,但他要选拔一大批官员为他夺权并保护权力和财富;升官发财思想膨胀,追求的则是依靠专制皇帝,掌握部分权力,贪黩舞弊,为自己谋取财富。这使反人文精神的存在和滋长有了社会基础。二、两种精神对人和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两种精神影响着社会上的每一个人。这种影响并不是简单的对立与排斥。它们之间,或是重叠混合,或是交错转化。完全接受一种精神的人是少数。既接受人文精神的部分内容,又接受反人文精神部分内容的人是绝大多数。孔子是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代表人物,但当民不聊生、人民起来反抗统治者时,又毫不迟疑地主张“杀之”、“尽杀之”。   在中国历史上最普遍的现象是人文精神与皇帝专制思想

7、的结合。关于这种结合,唐君毅在《中国哲学原论(原教篇)》中有一段论述。他说:“以法家之政术与他家政术之交涉而观,则汉制初仍承秦制,人君或外习黄老尚儒学,而阴用法术,以酷吏临民。今观桓宽《盐铁论》所记,在汉之昭宣之世,贤良文学之士六十余人,与政府中丞相、御史、大夫之一大辩论,则凡此政府中公卿,无不盛称申、韩、商鞅,而本法家之功利之论以言政。正见法家思想犹存之政府之中……法家之特尊君权之思想,可助成天下之一统,亦可固皇帝之地位。汉以后儒家亦特尊君,而不同于先秦儒者之只以君臣为人伦之一者……《韩非子·忠孝》篇言‘臣事君、子事父、妻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