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

ID:37556884

大小:87.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5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_第1页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_第2页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_第3页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_第4页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一、六章 近代文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导论一、学科正名和研究对象正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研究对象:既包括文学批评、文学理论,也包括从文学创作中反映出来的文学观念;从研究的角度说,既是史的研究,也包括专题研究。●文艺学包括: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文学批评史和文学史。二、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一)理论特色1.文学观念:杂文学●“文”的意义:(1)纹身。“象正立之人形,胸部有刻画之纹饰,故以纹身之文为文。”《甲骨文字典》(2)文饰。《说文解字》“文,错画也,象交文”。《周易系辞》:“物相杂,故曰文”。《礼记表记》:“文以君子之容,……则实以君子

2、之德。”《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化:以文教化。《易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孔颖达《周易正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当法此教以化成天下也。”●表达、秩序、样式文学观念的演进:(1)先秦:最早见于《论语》的“文学”是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指“文章”与“博学”,包括一切诉诸语言文字的东西。(2)汉代:“文章”——指辞赋等较富文采的作品。“文学”——指儒学或泛指一切学术著作。(3)魏晋南北朝:从“文学”中分出“儒”与“

3、学”,从“文章”中分出“文”与“笔”。《文心雕龙》:“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4)唐以后:文笔之分渐为诗笔之分、诗文之分。▲纯文学意识——诗论▲诗学:(1)诗歌的写作技巧的研究;(2)文学理论或文学艺术理论;(3)人类对精神家园的追求,诗化的哲学。思考:杂文学观念的利弊2.文学功能:功利意识文学观念的泛化,导致了对文学社会内容及其道德伦理教化作用的强调。——儒家思想的影响“教化说”——“载道论”“文以载道”、温柔敦厚、怨而不怒等观念,顾炎武“文须有益天下”。“文如其人”3.审美追求—

4、—自然天成文源于道,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以自然天成为极致的审美追求。——道家思想的影响如“自然英旨”、“清水出芙蓉”、“风行水上,自然成文”、“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比兴说”、“物感说”、“意境说”、“神韵说”等。4.理论体系:重表现(抒情言志),形成教化说和意境说两大核心。▲西方重摹仿再现,发展为典型说(偏重叙事文学、认识功能——求真)。生命论与知识论——陈伯海《中国诗学之现代观》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二)思维特色1.以己度物的类比式思维文学手法:立象尽意、比德于物,比兴。●论文方式——生命之喻

5、。如形神、风骨、气韵、血脉、主脑、肌肤、眉目等生命化的文论概念与范畴。如“幽燕老将”、“花间美人”等人格化的文学风格体貌的表述。2.物我同一的整体式思维天人合一——情景交融。体现为融通和合的文艺观念,体现为言意、文质、通变、奇正、情采、比兴、华实、隐秀等范畴。3.直寻妙悟的直觉式思维“古今胜语,皆由直寻”、“诗道亦在妙悟”。▲以上思维方式,融通儒道佛三家,体现出维柯所谓的“诗性智慧”——史前人类社会共同的一种诗意性、想象性、以己度物和以象喻义的思维方式。(三)表现形态:零散、随意化,很少系统的理论专著。1.系统

6、专著:《文心雕龙》、叶燮《原诗》等。2.散见于子书的片段文论3.笔记体的诗话词话欧阳修《六一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清诗话》郭绍虞《清诗话续编》、唐圭璋《词话丛编》。4.书信序跋5.小说戏剧评点6.散见于诗文笔记、经传训诂、艺人言语中的文论。▲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话语方式的诗意性、文论范畴的经验归纳性质。三、古代文论研究的分期和特点(一)学科独立,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陈中凡《中国文学批评史》(192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1931;1947)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1934

7、)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1931)(二)1950-1967。用马列毛思想批判继承古文论,实即用苏联的文艺学概论分析甚至套用古文论。(三)1978至今。研究队伍扩大;研究范围拓宽;观念方法多元化。▲总体上偏魏晋南北朝,偏诗文,偏《文心雕龙》、《诗品》、《二十四诗品》等。▲问题:1.理论批评是否代表批评者的真正想法?2.理论能否反映文学新思潮新观念的全貌?●课外参阅:罗宗强《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之研究》,《文学评论》1997年2期。四、研究目的和意义1.整理继承、提高传统文化素养2.建立民族特色的文学理论二

8、十世纪九十年代“话语转换”问题: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五、教与学1.史、选结合。理清线索,读懂名篇。2.系统讲授与专题讲授结合。突出重要理论与范畴。3.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会鉴赏与应用。4.比较的方法。古今中外的比较。复习思考题中国古代文论有哪些主要的民族特色?阅读参考书目张少康《文赋集释》李壮鹰《诗式校注》郭绍虞《沧浪诗话校释》曹旭《诗品集注》詹瑛《文心雕龙义证》王运熙主编《中国文学批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