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

ID:37541069

大小:244.91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05-11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_第1页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_第2页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_第3页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_第4页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_第5页
资源描述:

《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危机及灾难心理救援危机:某种非同寻常的威胁所灾难性事件所引发的精神紧张状态,包括自然灾害、人际争斗、严重外伤、目睹他人死亡或本身被折磨等。创伤事件:天灾重大的疾病人祸(暴力侵犯、性侵犯、情感虐待或忽视、被监禁并折磨、目睹他人犯罪、战争中的幸存者)导致的结果:30%~40%没有出现明显心理症状适应障碍:起病在事件发生或生活改变后1个月之内,一般不超过5个月急性应激障碍(ASD)发生于4周之内,至少持续2天易受创伤事件影响者以前有创伤生活事件因为近期生病可能有危险的人有严重压力和失落经验的人丧失社会与心理支持系统的人人格缺陷:如缺乏求助

2、能力或社交技巧的人)老人、孩子、精神疾病患者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的临床类型临床类型1——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s)强烈恐惧、行为盲目、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心因性抑郁状态/躁狂状态症状短,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1个月内缓解,预后良好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StressPsychosis)以妄想、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程短暂,消除病因后症状迅速缓解临床类型2——创伤后应激(Post-Trau

3、maticStressDisorders,PTSD)反复体验创伤事件:如侵入性的回忆和反复出现的噩梦,不能自主控制,易被“扳机点”重新唤起保护性的反应:如回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情感麻木,出现分离(解离)症状高度警觉的症状:如惊跳反应和过度警觉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少数人会出现人格改变或者神经症病史等附加因素,从而降低了对应激源的应对能力或加重疾病过程精神障碍延迟发生情感麻木是PTSD的核心特征,有可能产生分离性障碍急性PTSD:症状持续超过1个月,小于3个月慢性PTSD:症状大于3个月延迟PTSD:症状开始于创伤性

4、事件发生6个月后创伤后3个阶段的不同目标1.回避阶段:重建安全感2.面对阶段:对失去事物的追忆与哀悼3.适应阶段:与正常生活再度发生联接的阶段总体目标:帮助受创者面对和回到当前的现实处境中来,削弱其对创伤的情感体验和反应应认识到在治疗过程中,社会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治疗初期目标1.确保安全、生存和支持询问他们需要什么保持接触和倾听(不强迫交谈)安慰、陪伴和关心2.建立关系,持续利用各种线索进行评估3.着重减轻焦虑症状,缓和其情绪痛苦4.支持性的心理治疗对症状不严重者有效5.不忽视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危机事件后的干预 (危机事件应激管理DE

5、BRIEFING)事件已经过去并非治疗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士应用小组会谈和讨论减轻压力,改进恢复过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需要有跟进的治疗措施促进正常人对非正常事件的正常反应的恢复危机事件应激管理的4个时段即时一两天后一两周后一两个月后哀伤心理辅导哀伤心理咨询是处理丧失的重要途径,协助当事人在合理的时间内,引发正常的哀伤,以健全地完成哀伤任务,帮助或处理异常或复杂的哀伤反应哀伤心理辅导需要完成的心理任务确认和理解丧失的真实性表达、调整和控制悲伤应对由于丧失带来的环境和社会性的改变转移与丧失的客体的心理联系修复内部和社会环境中的自我哀伤

6、心理咨询基本过程澄清丧失的有关事实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提供表达哀伤的环境表达因丧失导致的各种情绪感受对丧失寻找情感平衡探讨如何适应丧失后的社会环境对自我的重新探索,建立新的自我哀伤咨询与治疗原则协助当事人体认失落帮助当事人界定并表达情感帮助当事人在失去逝者的情况下活下去将感情从逝者身上转移允许事件去哀伤持续的支持检查防卫和适应方式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注意:情绪表达的平衡,不能只有负性情绪,也要发觉正面的意义注意焦点,只有哭泣是不够的,要了解哭泣的意义不宜在哀伤时做重大决定在重要节日时给予支持创伤治疗师(救援者)的自我保护替代性创伤由于对

7、生还者及其创伤材料的共情作用,治疗者所产生的内心经历的创伤过程表征:体能下降,缺乏动机,感到没有个人的时间与他人交流不畅,亲密感的问题情感迟钝怀疑自己的职业选择失去生活和职业的界限感到软弱、内疚和羞耻,感到自己的问题和当事人相比微不足道失去对公平、善恶的信念,愤世嫉俗创伤治疗师(救援者)的自我保护替代性创伤的表征:攻击性、精疲力竭、觉得生气感到不够安全睡眠问题,噩梦集中注意和决策困难缺乏自制力,缺乏耐心,与他人关系紧张失去信任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改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