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536812
大小:5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05-24
《2013年大学教师-高校教师-招聘-培训-辅导-高等教育学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一、单选题(每题1分,40题,共计40分)1、老年大学的出现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是(B)。A.法治化;B.终身化;C.国际化;D.民主化2、从教育层次来看,高等教育的基础是(C)。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研究生教育3、可提供高等教育的两类院校是(B)。A.大学和科研院所;B.大学和其他各类高等院校;C.大学和自考机构;D.大学和企业培训机构4、对于高等教育而言,校园文化作为社会的亚文化类型极为重要,这表明了(A)。A.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B.高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C.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D.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功能5、我国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的
2、调整必须做到(B)。A.追求同质化;B.避免过度综合化;C.提升研究生教育层次的水平;D.加大应用型学科门类的比重6、我国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调控力度的方式是(C)。A.间接调控;B.宏观调控;C.间接的和宏观的调控;D.直接调控7、有关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国家和政府的力量较强;B.市场的力量较强;C.高校自身的力量较强;D.学者所代表的学术力量较强8、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了(D)。A.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B.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C.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D.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9、教师的基本能力是(B)。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C
3、.研究能力;D.组织管理能力10、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是(B)。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和创新实践;C.提升专业知识;D.反思经验11、专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是(C)。A.教育性;B.组织性;C.合法性;D.自主性12、决定教师学术水平和工作成效的核心要素是(B)。A.沟通能力;B.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C.道德水准;D.组织管理能力13、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是(A)。A.终身学习;B.教研结合;C.创新实践;D.反思经验14、由于学习差异导致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等的不同,因而要求教师在教学上遵循什么样的原则?(C)A.理论联系实际;B.直观性;C.因材施教;D.科学性与思想
4、性结合15、主张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的学习理论是(B)。A.行为主义学习论;B.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认知主义学习理论16、学习策略的不同会导致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的不同,下列哪一种学习策略会最大限度帮助理解知识结构的复杂性?(B)A.再认策略;B.意义策略;C.目标策略;D.组织策略17、大学生的身份权包括:(C)。A.生命权;B.人格权;C.荣誉权;D.身体权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A.注意定向阶段;B.获得和保持阶段;C.练习和强化阶段;D.记录阶段19、主张根据个人发展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A)
5、。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兴趣决定论20、对于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的关系,应当理解为(C)。A.学术型人才与应用型人才是两个不同层次的人才类型;B.学术型人才的劳动是高水平的,而应用型人才的劳动是低水平的;C.学术型人才偏重于学术理论的创造,应用型人才偏重于知识的应用;D.高校应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21、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A.个人本位论;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C.社会本位论;D.政治统帅论22、根据知识面和职业适应面,可以将人才划分为(C)。A.精英人才与合格人才;B.学术型人才与
6、应用型人才;C.通才与专才;D.杰出人才与通用人才23、下列对于高校培养目标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B)A.高校培养目标具有主观性与客观性;B.高校培养目标具有抽象性与统一性;C.高校培养目标具有稳定性与动态性;D.高校培养目标具有具体性与多样性24、教学计划编制的首要任务是(A)。A.确立课程目标;B.选择课程内容;C.实施课程方案;D.进行课程评价25、规定高校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和学年编制、课程设置和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活动等的指导性文件是(A)。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材;D.课程方案26、主张高校课程应注重反映各学科领域的基本结构,高校教学应着重传授各门
7、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的课程理论是(D)。A.永恒主义课程观;B.改造主义课程观;C.科学主义课程观;D.结构主义课程观27、高校课程内容的推陈出新、教学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使科研成果转化为课程内容,科研又从教学中汲取营养,体现了高校课程的(B)。A.专业性;B.前沿性;C.高深性;D.基础性28、反对教育的过早专门化和过分职业化,倡导阅读经典著作,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弥补受教育者的精神空虚和人格缺陷,这种思潮反映了高校课改的(C)。A.课程内容综合化趋势;B.课程实施多样化趋势;C.课程方向人文化趋势;D.课程性质职业化趋势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