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专业二讲义

药学专业二讲义

ID:37533636

大小:1.94 MB

页数:42页

时间:2019-05-24

药学专业二讲义_第1页
药学专业二讲义_第2页
药学专业二讲义_第3页
药学专业二讲义_第4页
药学专业二讲义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学专业二讲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单元抗菌药物第01讲抗菌药物(一)千头万绪的药(二),从抗生素开始!TANG[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一)青霉素类(二)头孢菌素类(三)其他β-内酰胺类(四)氨基糖苷类(五)大环内酯类(六)四环素类(七)林可霉素类(八)多肽类(九)酰胺醇类(十)氟喹诺酮类(十一)硝基呋喃类(十二)硝基咪唑类(十三)磺胺类及甲氧苄啶(十四)其他(十五)抗结核分枝杆菌药(十六)抗真菌药[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第十单元抗菌药物第一节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

2、001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1)分类和作用特点1.药理作用和(2)典型不良反应和禁忌证临床评价(3)具有临床意义的药物相互作用(一)青霉素类2.用药监护监护要点3.常用药品的青霉素、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苄星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临床应用维酸钾的适应证、注意事项、用法用量和常用的剂型、规格【大纲】[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作用机制——干扰敏感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使细菌细胞壁缺损,菌体肿胀、变形,死亡。我们会反复用到的一张图TANG[讲义编号NODE7020620

3、01001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作用靶位:细菌细胞内膜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PBPs是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酶。青霉素类作为PBPs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竞争性地与酶活性位点结合,从而抑制PBPs,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杀灭细菌。[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6:针对本讲义提问]青霉素类药物对处于繁殖期细菌作用强,而对已合成细胞壁、处于静止期者作用弱——属于繁殖期杀菌剂。主要用于:+--G、G球菌及某些G杆菌感染。-注意:多数G杆菌无效!有效的是——【前后联系TANG】氨基糖苷类。[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

4、0100000107:针对本讲义提问](二)典型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严重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与剂量无关。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溶血性贫血、白细胞计数减少、药疹、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发作等。2.吉海反应(赫氏反应)治疗梅毒、钩端螺旋体病时,致症状(寒战、咽痛、心率加快)加剧——病原体死亡所致。[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8:针对本讲义提问]3.其他①大剂量应用——脑脊液药物浓度过高——青霉素脑病(肌肉阵挛、抽搐、昏迷等)。②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钠盐——高钠血症——心力衰竭。③大量应用青霉素类钾盐——高钾血症、钾中毒反应。④长期

5、、大剂量用药——菌群失调,出现二重感染(由念珠菌或耐药菌引起)。⑤肌内注射区——周围神经炎。[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09:针对本讲义提问](三)禁忌证有青霉素类药物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者。[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10:针对本讲义提问](四)药物相互作用1.与氨基糖苷类混合后,两者抗菌活性明显减弱——两药不能置于同一容器内给药。2.可增强华法林的抗凝作用。3.丙磺舒、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和磺胺类——减少青霉素类的肾小管分泌而延长其血浆半衰期。[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11:

6、针对本讲义提问]二、用药监护(―)用药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并作皮试选用250-500U/ml的青霉素溶液皮内注射0.05~0.1ml做所有青霉素类药的皮肤敏感试验。【关于皮试——强调几个注意点】(1)无论何种给药途径(口服、肌内或静脉注射)都须做。(2)20min后,观察皮试结果,阳性反应者禁用。必须使用者经脱敏后应用,随时做好急救准备。(3)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即给患者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吸氧,应用血管活性药、糖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00112:针对本讲义提问](二)根据PK/PD参数制定合理给药方案属于时间依

7、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与细菌接触药物的时间长短密切相关,而与血浆峰浓度关系较小——不需要轰轰烈烈,平平淡淡的维持即可【TANG】;血浆药物浓度低于MIC(最小抑菌浓度)时,细菌很快生长,当达到MIC时增加药物浓度并不能增加疗效——因此首要地是延长高于MIC的持续维持时间。当T>MIC%达到40%以上时,可显示满意的杀菌效果。几乎无抗生素后效应和首剂现象。血浆半衰期较短——仅约30min,药物经7个半衰期就将消失殆尽,青霉素的有效血浆浓度可维持5h——最有效的给药方法为:每日分次给药,每隔6h给药1次。[讲义编号NODE702062001001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