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

ID:375201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07-29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_第1页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_第2页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_第3页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_第4页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  目: F市农民增收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一、引言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其中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在2009年为87.4%),所以又称之为农业大国。2009年,中国的GDP(国内生产总值)为335353亿元,其中农业所占比例只有其中的17.1%。我国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175元,与之形成反差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仅5176.9元,只有前者的30%。(国家统计局(2009))。因此,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非常之大,增加农民收入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在当今这个提倡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提

2、高农民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则是关键所在。农民收入的提高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分析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及对策对今后新农村的建设发展意义重大。二、农民增收现状及特点(一)农民增收的现状1、增长数量。高文敏(2010)认为2004--2008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连续5年超过300元,扣除物价因素,增幅实现了1985年以来首次连续5年超过6%⋯。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9.5%;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761元,比上年增加了621元

3、。正是有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及农村经济的大发展,才保证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万明义(2005)认为1997-2003年我国农民实际纯收入人均增长分别为4.6%、4.3%、3.8%、2.1%、4.2%、4.8%、4.3%,2004年农民收入实际增长6.8%。2、增长速度。郭斌(2009)认为1990年--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仅为4.3%,2005-2007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仅为10.85%、10.20%、15.43%。3、增收来源。潘丽(2007)认为农民增收来源多元化,1978—1984年农民增收主要来自于农民积极性提高和农产品价格

4、上涨,1985年以后到90年代初则是靠乡镇企业吸纳了约l亿离土不离乡的劳动力,90年代开始主要是靠8000万到l亿的农民工进城就业。盛来运(2005)认为近年来我国农业收入比重大幅度下降,而非农业收入比重显著提高,工资性收入增长是推动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力量。1997~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加了532元,其中,有404元是由工资性收入增长贡献的,占76%;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贡献了60元,占11%;家庭经营农业收入和非农收入增长总共才贡献了68元,占12%。姜长云(2008)认为近年来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发生了趋势性的变化,其中非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要来源的

5、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巩固。2003~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57.9%,但农民人均来自于非农产业的纯收入却增长了61.7%,农民人均农业纯收入仅增长了46.0%。陈熙(2009)认为自1978年以来,我国农业经营性收入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而以农民务工为主的工资性收入和农业转移性收入正在逐渐增加。(二)现阶段农民增收的特点王海燕(2009)认为现阶段农民增收主要特点:一是农民来自第一产业收入增长稳定。二是非农产业成为农民增收亮点。其中,工资性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动力,家庭经营二三产业收入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三是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是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税费改

6、革使农民减负增收,五是繁荣活跃的农村市场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条件。万明义(2005)提出现阶段农民增收特点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供求由长期短缺改变为总量大体平衡;二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来源主体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农民增收呈现不平衡性;四是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进一步扩大。刘守义、田婧哲、吴印宗、张益德(2009)认为农民收入逐年增长。收入结构逐渐向合理化方向发展,但增收渠道狭窄。农民收入增长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收入来源的多元化分不开。收入稳定、发展平衡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基础。三、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研究(一)体制因素——城乡二元结构王明胜(2010)认为出于国家战略上的考虑

7、,建国初期所采取的“先城市后农村,先工业后农业”的发展战略,逐渐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中更多体现的是效率,而非共同富裕。经济增长并不会自动导致城乡差距的缩小,在我国受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惯性的影响,经济增长在中长期内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王海燕(2009)认为,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相应的政策和投入安排,是影响农民增收的制度性原因。在体制上,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阻碍了城乡之间物资资金、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制约着整个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利益损害最大的是农民。在政策上,与城乡二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