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

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

ID:37515570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24

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_第1页
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_第2页
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_第3页
资源描述:

《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尝试课例研磨,打造新的教研模式开学伊始,在学校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七年级语文备课组进行了一次课例展示活动。11名成员经历了备课、研讨、上课、观课、议课、评课等环节,通过“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用网上网下结合的方式,对《观沧海》一课进行反复研磨,探索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每一次反复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一次研磨都有成长的快乐。这个过程让我们真正体验到课例研讨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发展、专业成长的过程。这种教研模式让我们有了与过去的常规教研模式不一样的收获。过程完整,体验完整。我们这次教研活动经历了以下几个基本程序:选定课题——开展备课分析,编制教学方案——在备课组说课,集体讨论修改——教

2、研室张慧主任和语文教研组李萍组长多次参与指导,同行对比研讨,二次修改方案——组织同伴观课、议课,三改教学方案——二次执教,四改教学方案——如此反复,直到满意为止,形成终结教案——撰写体会——研磨后的教案共享。这是个一堂课从最早的雏形到最终的精品的完整打磨过程,历经这个过程,犹如历经一个艺术作品的历练过程,在体验它的渐渐成型和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全体成员的教学意念也逐渐清晰、逐步升华。所以我以为参与课例研讨的完整过程,就是教育教学者专业修炼、专业成长的最好途径。集体参与,合作互促。我们的课例研磨主要突出了“三次备课、两次飞跃”,也就是先由个人进行“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

3、,然后评课,进行“基于群体经验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一次飞跃,最后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实现第二次飞跃。一是研磨活动中11位小组成员每个环节都必须到场,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二是遵循研磨的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参与研磨的教师各有分工,备课组长负责全面统筹,有直接编制教案的,有负责教师素养的,有负责学生课堂反应的,有负责课堂结构的。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个人专业成长和集体

4、专业提升。深度研讨,追求完美课题研讨历经“三次备课两轮打磨”,是反复但不重复的过程。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研磨课程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教师个人进行的“基于个人经验的第一次备课”后,我们全体成员随之走进教室,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课堂让同伴们感觉到了遗憾,特别是负责学生课堂反应的老师认为本课对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过程设计不够充分,设计注意教师的引导,重视了学生读后谈理解和感受的过程,而学生自读会产生什么问题,自悟会有什么困难,怎样适时机地指导、帮助他们考虑不多

5、……于是我们要求在第二次备课中,我们将不同的意见梳理后,决定集中就学生的自读、自悟方面让负责课堂结构和编写教案的老师对第一次备课进行编改。形成新的教案之后,我们随之第二次走进了课堂,此时的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不再是问题答案的权威人士,而是学生自我解读文本的引导者、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情境的创设者,同是一位老师,同是一篇课文,两节不一样上法的课确实让我们全体成员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有了研磨课堂后的收获和快乐。追求完美的心态再次激发了我们进行“基于实践反思和必要研究的备课”。我们并们没有因此满足。于是在第二次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查找了不足之处,我们在注重学生的自读、自悟的

6、过程,课堂结构松散的问题也就随之而来了。于是之后的教研重心就放在了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上。我们从诗歌情景融合的特点,突出学生对景本身的描绘和融入之情的感悟这一重点,精心设计了课堂提问,对学生出现的“可能”进行了预设。第三次进入课堂的老师在经历了几次打磨后,信心百倍,胸有成竹,课堂中生生、师生、甚至与文本之间的互动融洽自不必说,教态言语都有了与最先的状态有了截然的不同。另外还要提及的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除了集中商议之外,还充分利用了学校开辟的世界大学城空间网站,跟教研室主任和教研组长网上在线研讨,同伴网上讨论,借助网上研磨课的流程,团队每一位成员都能在研磨的全程

7、参与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分享他人的经验。解决了与在南校区的主任和组长及校外同行距离远,不方便交流的问题。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受益的并非上课的一位老师,在整个教研研磨课堂的过程中,我们全体备课组的老师感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收获。通过本次活动,我们创新了教学研究的模式。原来只是一个组,利用统一的教研时间,就单一的问题讨论,研究面较窄,不深刻,现在可以随时随地到世界大学城的空间里发表看法,有一线教师的经验,有专家理论的提升,这种教研模式是非常先进和有效的。解决了教师经验丰富,但理论不知道如何提升的问题。每一次的研磨,在经验与理论提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