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

ID:37504206

大小:353.55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05-24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_第1页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_第2页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_第3页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_第4页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 教材分析(黄永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现代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6、7、4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策略华南师大附中黄永友一、教材结构和教学策略1.必修2主题思想通过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八大经济史专题了解历史上中外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基本史实;理解历史上不同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并做出解释;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把握革命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树立工业化、城市化、社会阶层多样化、经济全球化等观念。2.章节教材地位今年是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20周年,如何借鉴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理解我国为什么要实行社会

2、主义市场经济,把改革开放事业持续深入下去,必然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也必将会成为高考的热点。可以说6、7、4三个单元(岳麓版为一个半单元)的内容在这方面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这主要讲述了20世纪不同国家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时间跨度上从20世纪初期到20世纪90年代初,是与现今隔得最近的世界历史上最重要的改革;社会制度上涵括了当今两种最主要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体制上既有新产生的并在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又有继承传统并进行了重大调整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本部分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是在人类进入工业社

3、会后发生的,因此从现代化进程来看,包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两种模式。3.横向、纵向线索对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和整合是高中生必须要学习并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课本内容删繁就简,化零为整,进行有效的重新组合,从而形成更清晰的线索。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也会增强学生抓关键词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记忆水平。以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为历史横截面,6、7、4单元可做如下处理:美国苏联中国一战后二战后4.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模式之间的借鉴与互补性出发进行考察。(1)从时间切

4、入:1第一、关注近代几个时间段内的东西方经济发展。①9世纪中期——西方:完成工业革命,进入工业文明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的有关史实与影响。东方:中国仍固守自然经济不变。主要集中在第二单元的所有节次。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文明进入电气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相关史实与影响。东方:中国完全沦为半、半社会的史实、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进一步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史实,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运动兴起的相关史实(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革命)。第二、关注现代史的几个时代段:①20世纪30年代各国经济建设的探索

5、与创新(苏联建立斯大林体制、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民族工业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进一步发展。)②20世纪50—60年代各国经济建设的探索与创新(战后西方国家的调整、苏联赫勃戈三人的改革、新中国50年代的一五计划建设、三大改造、十年探索时期的失误与成就)(2)从经济手段上切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对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的理解、运用。命题考查的立足点都要回落到教材的相关政策的具体知识点上。第一、体现计划手段的(或政府干预经济):南京国民政府的统制经济、罗斯福新政的干预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斯大林体制、中国五六十年代的经济体制。第二、

6、体现市场手段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赫勃改革对企业和农庄的扩大自主权、中国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5.从经济发展的体制性变化过程、原因、影响等几个方面思考。(1)苏俄:斯大林模式确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赫勃戈三人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2)中国:社会主义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十四大(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21世纪初(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西方国家:罗斯福新政与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以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加强政府干预模式)70

7、年代后的经济调整(减少政府的干预)(提示:要落实到各个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因、措施、影响,总体上把握整个过程。)6.要注意必修二与其他必修教材联系,把专题史教学与通史教学有机衔接思考。试想如果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与学过去的知识相联系的话,学生还会忘的这样“一干二净”吗?如:学习苏联的经济体制调整时,可注意与必修一(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衔接学习,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把握苏联的发展状况。理解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建立;展示道路),这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政治基础,同时为战时共产主义政

8、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体制的形成创造了前提。赫、勃和戈改革所处的历史时期就是两极格局对峙时期(美苏争霸),苏联改革的目的就是希望建立更加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实力,以便在与美国争霸中立于不败之地。还有把共和国经济建设与民主政治建设阶段特征相联系。而且还要适当关注岳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