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

ID:1453507

大小:14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7-11-11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1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2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3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4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考点扫描】考纲内容课标要求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斯大林模式”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了解1929~1

2、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罗斯福新政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四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8页共8页【单元导航】本单元主要讲述了现代西方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的史实,复习过程中应突出一个主题(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两个方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西方资本主

3、义经济体制)。主要内容线索:(1)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苏联(苏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重点掌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基本内容、特点、成效等和二战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等人的改革概况。(2)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重点掌握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原因、特点、影响)、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特点、作用)、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复习思路上,应着眼于对各国经济体制调整的具体背景、特征、影响等方面的分析,并同世界史中的自由主义、垄断资本主

4、义以及当今中国经济改革相联系;注意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着重点可放在罗斯福新政的借鉴意义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以及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考点概要】(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改革考点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①内忧:国内战争爆发,苏俄政治经济形势严峻。②外患:十月革命后,列强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2)目的: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战胜敌人,并意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3)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征集制,余

5、粮低价交售国家。②工业: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监督。③商业:取消商品贸易,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④分配: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A.适应战时需要,是“一切为了前线”的非常措施;B.具备共产主义某些特征,如余粮收归国有、配给制等。②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共产主义。(5)评价:①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6、,捍卫了苏维埃政权。②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苏俄幻想以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战争结束后给经济和社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2.新经济政策(1921~20世纪20年代末)(1)背景:①经济危机: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但国家无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②政治危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日益不满,出现农民暴动和兵变。(2)目的与标志:①目的:解决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巩固政权,最终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②标志: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决定以必修II经济成长历程第一轮复习教案·第四

7、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8页共8页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3)主要内容:①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税后余粮由农民自由支配。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③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自由贸易。(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重视商品经济、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和货币流通。)(4)特点与实质:①特点:利用商品、市场、货币关系,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方式)

8、。②实质:在无产阶级政权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通过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进而使社会主义成分战胜资本主义成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斯大林模式”是在外部存在帝国主义包围和威胁,内部存在落后的经济文化条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这一体制形成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称。(5)成效&意义:①现实意义:加强了工农联盟,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②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