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

ID:42010862

大小:1.83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9-06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_第1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_第2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_第3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_第4页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_第5页
资源描述:

《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标: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家为例,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直接过渡)(间接过渡)(确立)解体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局部调

2、整)(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黄金时代(50.60年代)“滞胀”(70年代)各国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⑴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国武装干涉;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⑵内容:农业---余粮征集制工业---工业国有化商品流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由国家集中分配社会劳动---强制劳动⑶评价:①积极:在战时特殊情况下,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②消极:现实: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

3、需要,引起人民不满。理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⑴背景:①国内战争胜利后,苏维埃亟需恢复经济。②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暴动。国家也没有能力直接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⑵内容:农业---粮食税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归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经营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商品流通---允许自由贸易⑶意义:①表明苏维埃共产党放弃了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而探索出了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②

4、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斯大林体制的确立形成: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最终形成。表现:单一公有制;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计划经济;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评价(1)积极影响:基本实现了工业化。(2)消极影响: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积累和消费水平失调、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不高,逐步僵化。1、赫鲁晓夫改革⑴内容:农业领域自留地,开荒,种玉米;工业领域权力下放,承认企业和个人利益⑵评价:积极---一定程度

5、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消极---结果失败。根本原因: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2、勃列日涅夫改革⑴内容:工业领域运用价值规律;农业领域扩大农场自主权⑵评价:结果失败---根本原因:没有改变计划经济体制3、戈尔巴乔夫改革根本性变革⑴内容:经济领域——进行根本性变革,承认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允许个体经济政治体制改革⑵结果: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②具体原因:生产和销售矛盾尖锐特点:①影响范围广(从美国

6、开始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影响所有经济部门)②持续时间长(1929-1933)③破坏性严重影响:⑴经济:给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⑵政治:使得人们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怀疑,法西斯主义在一些国家开始泛滥,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摇摇欲坠。(3)国际关系:各国纷纷转嫁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国际关系日趋恶化。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的背景:⑴危机爆发后,当时美国政府基本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⑵1933年,民主党人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新一任美国总统。罗斯福新政的内容(1)整顿银行与

7、金融业(2)复兴工业——核心内容(3)调整农业政策(4)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特点:在未触动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全面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罗斯福新政的影响:积极----直接影响:是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消极----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2)“人民资本主义”(3)经营者革命(4)西方福利国家在战后得到发展总体评价(1)积极:5

8、0、60年代,发达国家进入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2)消极:由于没有触及资本主义制度,1973年以后,西方国家普遍进入“滞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建立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直接过渡)(间接过渡)(确立)解体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局部调整)(根本变革)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二战”后的调整国家干预经济人民资本主义经营者革命福利国家黄金时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