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ID:37494988

大小:343.10 KB

页数:88页

时间:2019-05-12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_第1页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_第2页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_第3页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_第4页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结构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一、概况结构主义又称为非均衡发展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60年代,他们号称发展经济学的先驱,是最早一批研究发展经济学的经济学家。代表人物包括;罗森斯坦-罗丹、纳克斯、刘易斯、辛格、赫希曼,他们深受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主张非均衡分析。1理论基础:一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认为新古典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是不适应的:一方面新古典理论的核心是市场价格机制,而发展中经济一般是市场发育不足,价格体系不健全,市场支离破碎。另一方面新古典将经济发展看成是边际的,增量的调节,而发展中经济需要的是大规模的经济变化和重大经济结构的调整,是通过结构变化实现经济的

2、宽化(WIDENING)。2二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推崇。欣赏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打破了新古典经济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同时受凯恩斯经济学中关于失业问题的研究的启发,主张要重视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失业问题。理论特征:一是强调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非均衡状态,关注发展中经济的刚性状态,认为发展中经济里供给与需求之间不会自动向均衡点移动。发展中经济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均衡体系,而是持续的不均衡。3二是发展了结构分析方法。使结构分析方法50年代-70年代有一种直觉的假设具有不断增长的经验效力和分析严密的多维模式。三是提出了结构改革的战略和政策建议。实施工业化、重视资本积累、强调计划化

3、、主张平衡发展战略、重视分配政策的改进。4二、结构主义代表人物的经济发展思想(一)罗森斯坦——罗丹经济发展思想:大推进理论1.生平。罗森斯坦——罗丹生于波兰,后来曾经济在伦敦大学任教,担任过世界银行经济学部副主任,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德克萨斯大学经济学教授,1943年在《经济学家》杂志发表《东欧和东南欧的工业化》而著名。提出了结构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52.东欧和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1)用剩余劳动力论证了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必要性为了解决大量剩余劳动力问题,必须通过兴办工业部门来解决。认为欠发达国家的工业化与工业化国家不一样,传统农业部门的资源配置是有缺陷的。

4、他把农业部门有剩余劳动力作为一个直接的假定来论证东南欧国家工业化的必要性。工业化需要大量投资,他认为一半由国内提供,一般由国际提供,东南欧国家的工业化是劳动密集型工业。6(2)工业化的模式罗森斯坦——罗丹依据工业化的资本筹措途径,把工业化划分为两种模式:一是依据自己的力量,在国内筹措资本的工业化模式,但是这种工业化依靠当地资源,工业化的速度慢,与世界孤立。二是参与国际分工的工业化模式。最大限度的利用国际投资或者国际贷款筹措工业化资金。第二种是比较好的工业化模式。7大推进理论中心思想:罗森斯坦—罗丹认为,“增长理论绝大部分就是投资理论”,发展中国家要克服“有

5、效需求不足”和“资本供给不足”的双重发展障碍,就必须全面地大规模地进行投资,以给经济一次大的推动,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均衡,快速发展,走出“贫困恶性循环”.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以促进这些部门的平均增长,从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大推进理论的论据和理论基础建立在生产函数、需求、储蓄供给的三个“不可分性”上面:8一是生产函数的不可分割性。社会基础资本是不可分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一气呵成,并且达到必要的规模才能使用。否则,资本事实上并未形成,经济增长丝毫得不到促进。二是储蓄的不可分性。

6、储蓄并不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不断地增长,相反,它的增长是有阶段的.只有当收入的增长超过一定限度之后,储蓄才会急剧地上升,才会使更大规模的投资成为可能。三是需求的不可分性。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必须有充分的国内市场或有保证的国际市场才能销售出去,从而收回投资.如果产品不能出口,或国内购买能力太低,大部分产品无人购买,投资也将以失败而告终。9为此,罗森斯坦—罗丹、钠克斯强调需求平衡,认为,要使发展持续下去,必须有平衡发展,主张在各个工业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解决市场狭小以及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因为市场狭小,在单一生产路线中不会诱致私人投资。其政策主张:在整个工业或整个国

7、民经济个部门中同时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业或国民经济各部门按同一比率或不同比率全面发展,以此来彻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工业化或经济发展。10(二)莱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说1.生平简介:哈尔维.莱宾斯坦,生于俄国,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68年起在哈佛大学任教,代表作是《经济落后与经济增长》。他对发展经济学的贡献在于:认为发展中经济体是一种准稳定均衡体系,依据这种认识,提出了最小临界努力假说。112.基本思想(1)莱宾斯坦认为为了打破经济的稳定状态,达到持久增长,最初促进发展的刺激或者努力必须达到临界的最小规模。这就是著名的“最小临界努力假说”。他把

8、能够打破贫困均衡的刺激和内部努力的某一点称为临界点。如果外部刺激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