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82232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传统文化在古诗文教学中的渗透 赵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传统文化应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哈尔滨市第九中学赵阳摘要:古诗文是我国的文化精华,把学习古诗文作为语文课程内容之一,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本身也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运用和语感的培养,也要承担起“弘扬民族精神”的重任,充分挖掘古诗文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增长见识,洗涤心灵,提高修养,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关键词:古诗文爱国情怀民族气节有理想抱负文字是文化
2、的重要载体。因此古诗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不仅记载着五千年中华文明,更承载着我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伟大的民族文化精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华夏传统文化的教育,最直接最显性的莫过于古诗文的教学了。一、在诗文教学中感悟传统的爱国情怀爱国主义情怀是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情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的主旋律。因此,在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忱,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位卑不敢忘忧国”是南宋诗人陆游一生爱国
3、忧民的真实写照。他在《示儿》一诗中写道:“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临死前,仍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王昌龄也在《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曹植也有“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爱国豪情。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理解诗句意思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教育学生学习古人热爱自己的祖国,长大后做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在古诗文教学品味传统民族精神气节每一首古诗都寄托着诗人一份情感,爱国的、
4、思念的、悲愤的、顽强的、悠闲的……引导学生品味诗句,领略和体会诗人的情感,把握古诗中民族精神之魂,提升古诗学习的境界。诗人常常会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古诗中的梅、兰、竹、菊都会寄托诗人不屈不挠、清新脱俗的精神和风骨,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气节的精髓所在。学习王冕的《墨梅》一诗,让学生了解诗人作诗的背景:出身贫寒、才华横溢的王冕因受到朝廷的歧视而考不中进士时,他愤郁地烧毁了自己的文稿,表示永远不入仕途,就像他园中和笔下的梅花——不畏严寒,独自飘香。又如教学郑板桥的《竹石》,先动情地告诉学生诵读时想象的画面:瘦弱的竹
5、扎根在贫瘠的石逢中,生长在陡峭的石崖上,被狂风、烈日、雨雪一次次无情地袭击着,竹子一次次被击伏在地上,又一次次迎着风霜雨雪倔强地昂起头。《卖炭翁》是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原诗自注:“苦宫市也。”诗人以个别事例来表现普遍状况,通过卖炭翁的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的本质,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给予了有力的鞭挞。《悯农》其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蚕妇》:“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⑥者,不是养蚕人。”《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
6、鱼美。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观刈麦》:“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四海无闲田,农夫尤饿死”三是、“有理想抱负”思想的渗透唐代诗人杜甫在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样写:“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强烈的呼喊声中表现了他为穷苦人民谋利益的崇高理想;屈原也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面求索”的远大抱负;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天下的
7、凌云壮志;苏轼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和激情;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留下了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在面临死亡之时,他舍生取义,表现了他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凛然正气;婉约女词人李清照也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豪情壮志。学习中,我们不能不为他们的理想、他们的正气、他们的铮铮铁骨而感动和震撼,并激励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培养坚贞的气节,为祖国创造美好的未来。古诗,虽然只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沧海一粟,但它的魅力和灵魂却将会永久地扎根于世界文化之林。学习和传承古诗,将其
8、精华发扬光大,它的光芒会向我们折射出更多的民族传统文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