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7476248
大小:4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5-24
《《放飞蜻蜓》教学设计——张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放飞蜻蜓》教学设计丽日小学张华教学目标: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能正确地读出句子的语气。2.抓住描写陶行知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陶先生对学生充满爱心,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的特点。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朗读感悟,了解有关蜻蜓的科学知识,懂得蜻蜓是人类的好朋友,激发学生保护有益动物的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读中感悟陶行知对孩子的谆谆教导。教学准备:关于蜻蜓的图片资料,教学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展示图片,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美丽的小精灵,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学生回答)现在我们就一起来看一
2、下(课件出示蜻蜓图片),你们认识它吗?(学生回答:蜻蜓)1.(教师板书:蜻蜓)提醒学生回顾字形、认读,读准后鼻音。2.教师:看了这幅图片,你们喜欢蜻蜓吗?为什么?3.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一群孩子们也很喜欢蜻蜓,他们很想捉几只来好好欣赏下呢,不过后来又把它们放飞了。(教师板书:放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这个深刻的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放飞蜻蜓。二、创设情境,引出人物1.教师:同学们,如果你捉到一只蜻蜓会是什么心情?课文中哪个自然段讲的是孩子们捉蜻蜓?(学生回答)(板书:孩子、捉)52.教师: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捉蜻蜓时快乐的情景。(课件
3、出示:一群____的孩子们在池塘边____地捉蜻蜓,他们的笑声犹如_______,他们奔跑起来就好像______。)3.教师:多么欢快的画面啊,多么快活的情景啊!我们仿佛身临其境,乐在其中。可是,后来他们却把好不容易捉到的蜻蜓放了,此时此刻你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学生回答)4.教师:那么是谁让孩子们把蜻蜓放飞的呢?学生:陶行知先生。(板书:陶行知)一、初读课文,探究自悟1.过渡: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样劝孩子们放飞蜻蜓的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2—10自然段,找一找陶行知先生问了孩子们关于蜻蜓的哪几个问题?并在书上用“__”画出来。(板书:问)2.学生读后交流。3.问题一:“翠贞,你知道蜻蜓吃什么吗?
4、”(1)你们会回答这个问题吗?谁来说?(课件展示蜻蜓吃害虫多少的资料)由此我们知道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那你们说蜻蜓厉害不厉害?(学生回答)(2)那么,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七嘴八舌地抢着说”,然后让学生表演“七嘴八舌”抢着说“吃草”、“吃树叶”、“吃泥土”的样子。)(3)孩子们,你们有信心把这部分都读好吗?分角色朗读2到6自然段。(4)所以,陶先生说——(课件出示:“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5)孩子们,你们说蜻蜓是不是我们的好朋友?(学生回答:是)(板书:好朋友)(6)陶先生完全可以直接说“蜻蜓真是我们的好朋友啊!”他为什么不这样说呢,而是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循
5、循善诱)4.问题二:“蜻蜓的尾巴有什么用,谁知道?”5(1)这个问题你们会回答吗?谁来说?(学生回答后引出第十段)(2)学生开火车读第十自然段。(3)这段话还介绍了蜻蜓的哪些知识?请同桌间相互合作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 )”标示出来。(4)学生汇报。①(课件出示蜻蜓尾巴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说说蜻蜓尾巴的外形特点及作用。(正是这特殊的尾巴让蜻蜓获得了“飞行家”的美称!)②(课件出示蜻蜓眼睛图)请同学们根据图片说说蜻蜓眼睛的外形特点及作用。(课件出示“人类从蜻蜓的眼睛上所得到的启发”。)(多么独特的一双眼睛啊!正是这样一双敏锐的大眼睛,使蜻蜓荣获“捕虫能手”的称号。) 一、品读课文,感悟人品1
6、.过渡:孩子们,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不仅仅知道了蜻蜓的身体结构和作用,还知道了蜻蜓是“飞行家”和“捕虫能手”,更知道了蜻蜓是我们的好朋友。那么,是谁让我们懂得了这一切?(学生回答:陶行知)2.(课件出示陶行知画像)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不仅知识渊博,品德也很高尚。3.快速默读课文2——11段,把文中描写陶先生说话时的神态、动作的词句用“~~~”画出来,体会一下陶先生还是一位怎样的教育家?并用简短的语言将你的体会写在旁边。4.学生交流:(1)“慈爱地抚摸着翠贞的头”——“慈爱地抚摸”你被谁慈爱地抚摸过?现在孩子们被陶先生慈爱地抚摸,从这里你看出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和蔼可亲)(2
7、)“拉着孩子们坐在田埂上”——“拉着”,像好朋友那样,看出什么?“坐在哪里”?(田埂上)陶先生没有考虑会弄脏自己的衣服,想到的只是要和孩子们好好谈谈蜻蜓,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学5生回答:平易近人)(3)“取过蜻蜓,高高举起”——为什么要高高举起?(举得高,孩子们才能看得清。)——从这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回答:关心孩子,处处为孩子着想)(4)“小心地翻过去”——你读出了什么?(生答:爱护蜻蜓)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