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

ID:37471819

大小:353.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24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_第1页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_第2页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_第3页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_第4页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整体观视野下的“偷婚”习俗解读——以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奔子栏村为例李志农陆双梅李志农,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陆双梅,云南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讲师。本文为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云南藏区多偶家庭的人类学思考》的成果之一。本文从文化人类学整体观理论出发,通过对云南迪庆藏族“偷婚”习俗的文化解读,还原并分析了该习俗所蕴涵的藏族传统文化元素,指出作为一种至今仍在迪庆藏区广泛沿袭的婚俗,不仅承载着迪庆藏族传统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独特的偷婚特征,由于其具有满

2、足本民族在伦理道德、经济生活、个人感情等多方面的社会功能而得以被接受和传承。偷婚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后发现,大部分文献都只有各民族“抢婚”习俗的记载,较少文献将偷婚与抢婚作了区别介绍。对“抢婚”习俗进行专门性研究的《抢婚》一书,则将“偷婚”视为“抢婚”的一种:“偷亲、私奔之类的婚姻形式也具有否定婚姻交换原则的特征,因此也可列入抢婚范畴。”本文采用《抢婚》一书的观点,将奔子栏的“偷婚”列入“抢婚”的范畴。,又被称为“抢婚”、“掠夺婚”、“抢劫婚”、抢妻、抢亲、偷姑娘等等,古时也称夺室、师婚、夺亲、劫

3、亲等等参见:张玉玮,《论中国古代抢婚文化》,载于《东南文化》,2006年第6期。,其定义通常是指男方通过抢劫妇女来缔结婚姻关系的民间习俗。就抢婚的形式而言,有三种类型,一种是暴力型抢婚,即在不征得对方同意情况下通过暴力方式的强制性抢婚,如土族的抢寡妇风俗;一种是以苗族、傣族、哈尼族、阿昌族为代表的默契型抢婚,即当事人双方达成默契,利用抢婚风俗来达到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法实现的目;还有一种就是摹拟古代的抢婚形式的佯仗式抢婚,即把抢婚作为一种结婚时必须进行的游戏,充满了喜庆气息的一种嫁娶仪式中的娱乐活动

4、,如傣族和佤族的抢婚大多属于这一类型。就笔者查阅到的文献,云南少数民族中存在抢婚习俗的有:彝族、哈尼族、阿昌族、傣族、纳西族、佤族、傈僳族、苗族、壮族、白族、景颇族等11个民族。2008年1月和8月,《中国少数民族村寨三十年变迁——藏族》课题组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乡进行了为期一月余的田野调查。在调查中我们意外地发现,目前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仍普遍存在一种被当地人称为“那玛格”(藏语,偷媳妇之意)和“巴斯格”9(藏语,偷姑爷之意)的偷婚习俗,而与大量有关于抢婚(偷婚)习

5、俗文献记载大量关于抢婚习俗的文献记载反映的所抢对象皆为女性,而属于女子对于男子抢劫婚遗存的案例则较为少见,仅见布朗族。参见颜思久《布朗族的恋爱与婚姻》。不同的是:云南藏区偷婚习俗不仅男偷女,女偷男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我们以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乡奔子栏村为田野点,采用文化人类学深度访谈的方法,随机抽样梳理了这些家庭数代人的“婚偷”故事,取得了基础性的第一手资料,为研究偷婚习俗提供了较为可靠的田野调查资料。调查结果显示云南藏区偷婚习俗不仅承载着迪庆藏族的价值观、道德观,从而形成了有别于其它

6、民族的独特的偷婚特征,同时,作为一种追求婚姻自由、逃避繁重婚礼负担、调整社会关系的有效手段也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一、调查点的基本情况奔子栏行政村位于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的腹心地带,青藏高原东南缘迪庆高原金沙江畔西岸的洪积扇上,距香格里拉县城81公里,距德钦县城103公里,自古以来就是由滇西北入藏或进入四川的咽喉之地,有茶马古道重镇之称。奔子栏行政村位于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奔子栏镇镇政府、奔子栏村委会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德荣县相望,国道214线穿境而过。含古龙

7、不通、古龙通多、古龙普社、古龙尼都、尼顶、石义、扎冲顶、白仁、农利、尼吉各上、尼吉各下、习木格、下社、哈丛、争古、格浪水、角玛、追古、咱归、尼加、说各、撒玛等22个自然村。全村共有550户,人口3109人,藏族占全村人口的99%以上,另有少数嫁到此地的其他民族。海拔从最低处的2108米到最高处的3400米,年平均气温16.2摄氏度,年降水量299.7毫米,具有河谷干旱,山地严寒的立体气候特点。境内河谷深切,山高坡陡,山上植被稀少,岩石裸露,河床狭窄,可耕地面积狭小。由于海拔落差较大,在奔子栏地区

8、的22个自然村中,形成了基本上以农业与半农半牧并举两种基本生计方式。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海拔2000多米的农利、尼吉各上、尼吉各下、习木格、下社、格浪水、争古、角玛、撒玛等金沙江岸边各社一年可以种植麦子、青稞、玉米等农作物,一年有两季的收成,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松茸等野生菌的采集业,而位于海拔3000米左右高寒地区的普社、尼都、布通、通多、追古、咱归、尼加、说各目前还有位于下片的居家、上片的古龙四社(普社、尼都、布通、通多)以及说各共五个山区自然村尚未通公路。等社由于可耕地面积极其有限,农作物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