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

ID:37454357

大小:27.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5-24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_第1页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_第2页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_第3页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_第4页
资源描述:

《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省参评论文随屏潜入课,微育细无声——漫谈微课得失湖南省衡阳市一中育英分校高冲PC:421600微课是相对于传统的、体系化的正式课程而言的,是一种新的课程呈现方式和知识交付方式。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看似没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许多人称之为“碎片化”。微课的特征有:1.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2.成果简化、多样传播;3.教学时间较短;4.教学内容较少;5.资源容量较小;6.精致教学设计;7.经典示范案例;8.自主学习为主,反馈及时、针对性强;9.制作

2、简便实用,人人都可以成为课程的研发者;10.配套的相关材料;“新时代人才的特点,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企业环境的变革,都是推动微课程迅猛发展的重要原因。”微课的优点:微课“位微不卑”。微课虽然短小,比不上一般课程宏大丰富,但是它意义非凡,效果明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微课“课微不小”。微课虽然短小,但它的知识内涵和教学意义非常巨大,有时一个短小微课比几十节课都有用;微课“步微不慢”。微课都是小步子原则,一个微课讲解一两个知识点,看似很慢,但稳步推进,实际效果并不慢;微课“效微不薄”。微课有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3、的作用,通过不断的微知识、微学习,从而达到大道理、大智慧。内容少而精、时间短、以干货为主,伴随着混合式学习的体系化设计,或以第4页共4页一段短小的录音或视频,所呈现的主题明确单一,且课程内容与主题紧密相连。“微课”“短小精悍”:“短”,教学活动短、视频时长短(10分钟内);“小”,资源容量、教学主题小;“精”,教学内容精选、教学活动精彩;“悍”,交互性强,功能强大,应用面广,效果震撼人心。“微课”虽“微”,但它无“微”不至,对于辅助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真的是言“微”而“义”大!微课易入误区一:内

4、容定位很难精准微课当中,定义问题和萃取内容难以把握精确。定义问题的“颗粒度”要小,一次只针对单一且完整的点状知识进行微课程设计。缺少了体系化的碎片化(微课),将是一盘散沙;而缺少了碎片化的体系化(传统课程),就是铁板一块,同样无益。科学的微课程体系规划有利于形成丰富的知识标签和知识点索引,避免造成重复学习。设计微课时,应包含两个要点:第一,锁定人群,明确微课究竟服务于哪一类人群、解决哪一个问题,人群越聚焦,其设计就越精准;第二,微课的设计需要利用“众包思维”,并快速迭代。所谓众包,就是让大家都来参与微课内容的开发与传递

5、,要让没有接受过课程开发训练的工作者都能方便地开发出微课程,激发用户生成内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快速迭代则是指通过大家对微课的反馈,迅速地进行优化和改进。微课易入误区二:内容与形式的平衡虽然不能忽略形式——制作精良的微课更有利于学习,但是对于微课程而言,内容胜于形式。对于一道难题的演算来说,可能只需要3~5分钟的视频,学习者一看就明白了。在这种情况下,用手机拍摄、简单剪辑的视频和用多个机位拍摄第4页共4页、经过专业剪辑、加工出来的大片相比,其实并没有太大差别,学习者不会很在意。内容方面的精华才是关键。然而,如果微课的形式

6、设计太差,也会影响到用户体验。在设计微课的形式时,要结合传播所用的媒介,时刻考虑到用户体验。微课的未来并不“微”,碎片化学习和微课程因为方式灵活、学习方便、便于学习者选择、吸收率高,非常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又有一定互联网的强力支撑,这将是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以移动学习为基础的微课将是大势所趋。微课的范畴也会继续扩大,例如案例、经验分享,以及一些标准作业规范等。原来不属于‘课程’范畴的内容,都有可能被纳入‘微课’的范畴之内,使原来的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边界变得模糊,并统合起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

7、发达,人们的生活节奏、信息传输不断加快,整个社会已然跨进了“微”时代。在“微博”盛行、“微信”流行的今天,“微课”应运而生,势在必行。大家意识到,新一轮课堂革命已经来临,再次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时候到了。作业一名老师,尝试建立一个师生互动的小网站和微信平台,对于学生们每个章节所掌握的内容,他都通过网站、微信及时把握,并将学生反馈作为评定成绩的要素。这种有效反馈和多元评价成为该校微课推广中一大示范。通过一轮轮反馈,教师们发现微课因课而异,有些课程单是把重难点作为微课的内容,效果并不好,他们尝试着挖掘传统课堂与微课的差异性需

8、求——部分知识点用微课呈现,却不再课堂上重复讲解,而是作为课外知识的有益补充或者是预习、复习的要点。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解答。我们不能把微课看作是自己的成果表达,而应该第4页共4页是把微课看成推进教学改革的能力。一旦具备这种能力,很快就能找到线上、线下教学的结构安排。我们学校,由于接受能力的差异,大面积推广到普通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